为庆祝建厂55周年,5月18日,江淮汽车隆重举行第六届企业文化周暨公众开放日启动仪式,呈现55年技术积淀和55年造车经验的独特魅力。500余名受邀者走进江淮汽车,深度感受汽车制造文化,发现工业之美。

质量为本,品质铸就造车实力派
“如果说技术升级是汽车企业永葆青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那么质量升级是企业发展最基础的生命线,是一个企业能不能生存、能不能发展的根基。”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如是说。从一只零件的打磨,到一辆整车的调校;从一场极端环境的试验,到一次贴心的售后服务……50多年来,江淮汽车坚持以质量为本,将质量观念与举措贯彻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
“以崇尚质量为荣,以漠视质量为耻;以系统预防为荣,以消极应付为耻;以标准作业为荣,以随心所欲为耻;以数据说话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主动服务为荣,以推诿扯皮为耻;以客户满意为荣,以客户抱怨为耻。”在江淮汽车各个车间,JAC质量荣辱观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公司各项工作的准绳。”江淮汽车总质量师李德斌表示,在公司根本大法《JAC宪章》之中,明确提出“质量是生存发展之本,视品质为生命,以品质树品牌,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江淮汽车对质量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质量为本”的意识风潮带来的是严苛的质量保障方式。为了使产品满足全球用户各种环境下的使用需求,江淮汽车持续开展“四高一山”试验,反复寻找产品在各种使用环境下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抓整改,提升产品的适应能力。
“除了加大整车试验验证投入以外,我们也更加注重生产线智能化建设。新建、更新、迭代了多条现代化的生产线,致力于‘精品制造’构建江淮汽车发展新优势。”李德斌表示,2018年全面投产的江淮汽车轻卡超级工厂新港基地,是全球最先进、规模最大的轻型商用车制造基地之一。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联合打造的智造工厂,采用“互联网+智造”模式,拥有国内自主品牌首条全铝车身生产线,实现了喷涂无人化、冲压生产无人化,焊装整体自动化率达到98%,尤其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自动排产、自动能源管理、自动质量检测,满足客户定制化生产等需要,被誉为“安徽智能制造样板工厂”。两大制造工厂为江淮汽车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制造体系贡献了巨大力量,成为推动江淮汽车质量升级的生动注脚。
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奋进新征程
在当前形势下,江淮汽车以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为抓手,全方位推动三大转型。产品方面,着力打造电动平台上的智能网联汽车,从传统汽车向先进节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转型;市场方面,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化市场转型;经营方面,在坚守制造业基础上,积极进行战略延伸,从单一制造向制造与服务并举转型。
作为一家用户导向型企业,江淮主动融入汽车发展新生态。在新能源领域,历时13年八代技术三代产品积累,形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iEV技术平台,构筑领先的纯电驱动技术优势,实现在安全性、续航里程、连通性、动力性、经济性等指标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开启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新纪元。
江淮汽车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化市场转型。截至目前,已经建立了覆盖南美洲、非洲、中东、东南亚、南亚和东欧13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营销网络,并成功进入土耳其、意大利及墨西哥等高端市场。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江淮汽车国际业务攻坚克难,全年实现出口7.4万辆,同比增长13%,首次突破7万辆大关,位居中国汽车出口第四位。其中,中高端轻卡出口继续保持行业第一位次,SUV出口位居行业第二。出口覆盖“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超过5万辆,同比增长12%,约占江淮汽车出口总量的72%,近三年累计出口近15万辆。江淮汽车19家海外KD工厂中,有15家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传统车企正在积极转变原有的以产品为核心的模式,加快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变。在坚守制造业基础上,江淮汽车积极进行战略延伸,从单一制造向制造与服务并举转型,全面布局以新能源为动力系统、以自动驾驶为底层技术、以智能汽车为交通工具、以共享出行为出行模式的未来车生活。2019年伊始,江淮汽车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旗下网约车平台和行约车正式上线。和行约车是江淮汽车坚守制造业基础上的战略延伸,是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江淮汽车整车制造一体化的技术赋能与平台深度融合,保证和行约车平台持续、健康发展,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可持续移动带来的便捷生活。
(上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