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俊平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的越来越多,会有许多中国企业成为跨国企业,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中国公司对自身的企业文化没有全球化的视野,那么这个企业有可能因为文化的差异,导致企业在海外的经营并不顺畅,有时还可能面临失败的结局。中国企业要想成为成功的跨国企业,必须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跨文化管理原则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跨国企业时,必须对其自身的企业文化进行变革,以适应跨文化管理。当企业走出国界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必定面临着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跨文化管理”对跨国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跨国经营的企业在谋求他国发展时,往往采取并购的方式,但实践证明,并购的成功率是极低的,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并购双方没有妥善地解决文化融合问题。
举两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失败的案例,我国的TCL公司并购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这次并购从开始到解体总共只有8个月的时间,其失败原因主要是双方在并购前对文化的整合考虑不足,并购之后,TCL将自己的文化强加到阿尔卡特员工身上,造成很多员工自行离职,使公司失去了这些有专长的员工。另一个是成功的案例,我国的联想集团并购IBMPC。刚开始这个并购并不为外界看好,被称为是“蛇吞象”的行动,并且在并购初期,确实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2009年,联想董事会下定决心进行改组,形成了优秀的中西合璧的领导班子。此后半年,联想集团在团队、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很好的融合,业务也成功扭亏,取得了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强劲增长。
诚信原则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时,在跨文化管理的同时,必须要遵循跨国企业的共同企业法则,这就是企业一定要讲诚信。《论语》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誉,那么就没有什么可肯定的了。正所谓“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讲究信誉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入世之初,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先生就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中国入世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重提诚信是非常有意义的。
诚信,这一经济活动的首要准则,历来被世界各大知名企业视若生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诚信俨然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能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关键。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信用积累与升华形成的商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要让诚实守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层;要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和可持续发展。这样中国企业才可能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跨国企业。
创新原则
中国企业要成为跨国企业,必须要有创新精神,首先是要对企业理念进行创新。必须创造一种适应全球化趋势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有三种形式:一是基于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建立学习型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二是从道德的角度,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三是基于对人性的认识,旨在建立尊重人、激励人的文化。第二个方面是文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文化管理不同于以往的以生产过程和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它强调的是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要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认为企业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组织,人也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这对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个方面是企业文化个性方面的创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一个误区,就是雷同化和形式化,缺乏个性。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应该包含一种独特的理念和特殊的经营方式,形成属于自己的气氛。我们看到,很多成功的跨国企业都有自己不可复制的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必须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其中跨文化管理原则、诚信原则和创新原则是企业能否成功的三个关键原则,中国企业在成为跨国企业路上,一定要谨慎前行,只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全面了解所在国的文化,成功的大型跨国企业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