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九大历史局限促中国民企转型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曾水良  

  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在全世界最高,而倒闭破产比例在全世界各国也属最高。可以预计,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几十年。目前,全世界最不稳定、可变系数最大的企业就是中国民营企业。转型是民企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必须要迈的一道坎儿,而企业主的素养是民企转型的关键。

  1、思想意识,先天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在其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融资困难、信用不足、人才匮乏,民企基础薄,包括硬件基础、管理基础,单从产业准入方面观察,民企占据了国民经济最微利的行业,从整体规模上看,民企仍然表现为“弱、小、散”等。因为它只有短短的二十来年的历史,所以基础相对较弱。

  2、自我崇拜,妄自尊大。民企老总们大都有一种自我崇拜心理,特别是对第一代企业家来说,总想超凡脱俗,总想开创一番伟业,但是,其内心深处仍然是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那一套,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其所有行为和观念仍然是传统老套,没有什么根本变化。真正起自草莽的企业家,其早期生涯都充满苦难。或者是出身不好,或者是穷困潦倒,最后,由于自身天分和胆识,并且有好的机遇,他们创业成功了。但是,底层经历中的种种困难,曾经受到的白眼和伤害,使他们内心深处多少有些报复心理,或者是补偿心理,一旦自己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资源,自己做了老板,这种妄自尊大领主意识就出来了。

  3、人文思想,人格障碍。民企老总大都精明,但民营企业最缺乏的是一种人文思想、文化素养和理性思维及健全的人格。企业运作中最缺乏的就是契约和信誉精神,人格大小决定公司发展大小。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老总都存在着人格障碍。在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骨髓里,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劣根性”,它是一种狭隘的视野、一种对人的冷漠、一种对人文精神的轻蔑、一种对通用规则的忽略、一种缺乏自己的固有原则、一种盲目追风而又不知其所以然的浅薄。故而一些民营企业家心胸狭窄,不能容忍一切人,同时又看不起一切人。

  4、小农意识,市侩心态。民营企业老板以社会边缘人士居多,先天性素质不高,很多民营企业主是靠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机会而发迹起来,素质并未同时提高;在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骨髓里,有着一种对自由民主原则的排斥、一种与国际化潮流极不合拍的小农意识和市侩心态。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中小企业主发迹大多是抓住两个好产品,瞄准一个市场空档,然后押宝市场促销一举成功。这种偶然性的成功渐渐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在决策时带有极强的赌博性。

  5、创新思维,首创精神。中国民营企业初创期始终不渝的就是产品取向,相当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家都是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第一要旨,思想行为大都违反科学理性原则及人文精神,信誉不高,缺少个人首创精神,热衷于追风赶潮,经营管理活动中带有过多的政治目的,根本违反制度和规则原则。中国的民营企业,缺的是创新思维,并不缺创新方法。于是便导致了我们中国只是出了个中国式的仿造制造,而不是创新制造,甚至为中国粗制滥造!

  6、社会责任,社会价值。社会是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民营企业也难以生存。事实上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民企老板于创业初都是抱着名利为企业第一目标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就需要整合很多内外部资源,企业主的价值取向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主如果没有以社会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整合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以客户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与客户持续共赢发展;如果没有以员工为责任目标,就不会带来人力资源乃至企业整体的提升。

  7、企业逐利,使命目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民营企业财富的快速积累,离不开制度解放带来的政策空间以及市场开放造就的市场空间,但根本上是靠人的主观努力才形成今日之格局。中国人的勤奋、吃苦、强烈地追求财富的精神乃是财富增长的本源动力。这种精神使中国企业,尤其是形成“中国制造”鲜明特色的民营制造企业,在与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本和速度优势。但是,伴随一代企业家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初步完成,人们对企业的使命与价值观问题的思考却才刚刚开始。

  8、和谐发展,双赢思想。通常民营企业家们最缺少的就是“双赢思想”,在对待对手方面,惯用的做法就是把对方整死为止,因为民营企业家对待竞争的思路还是停留在你死我活的层面上,绝没有想到要双赢,甚或多赢。从世界范围来看,企业与社会间的关系也是互动关系,是“双赢”的。无论是一个产权多元化的国有企业还是一个产权单一的私营企业,它都要既为投资者着想,也要为它所存在的国家、社区和消费者着想,更要为企业内部的员工着想。

  9、不问是非,只论成败。民营企业主个个都很有才能,都不乏智慧,但缺少的是理性思维, 是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一般人大都有这样的一种观点:企业家成功靠的是才华。 其实不然,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企业成功靠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理性科学精神、一种道德感、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对规则遵守和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牟其中心中充满了伟大的抱负和鸿鹄之志,头脑中存着太多的经商手段,但是,唯一缺少的就是基本的道德、信誉和理性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