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红豆携手全国红豆村传承保护村落文化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因红豆结缘,因文化相聚

  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刚刚过去,6月19日,第十四届“红豆·七夕节”,红豆集团携手全国红豆村统筹共建活动在江苏无锡市举行,来自江苏、四川、广西、湖南、重庆等省市的十几个红豆村与红豆集团齐聚一堂,不仅党建互促共建、经济互利共赢,还畅谈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意在通过探讨、合作,推动红豆村经济、文化发展,为保护古老村落尽责,呼吁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中组部组织二局巡视员、副局长石军,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等领导以及红豆集团100多名党员干部参会。

  “每一天都不止有一个村落在消失。”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不止一次这样说,而让他更感到痛心的是,“我们对究竟失去了哪些有重要价值的村落无从得知”。6月14日,在中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当天,北京52个古村落纳入保护;今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先后有两批1561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从而成为我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极为重要的另一类文化遗产,成为国家和政府必须保护的活态的历史财富。

  目前在全国有大量的古老村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进入到保护者的视线而悄悄消失,伴随着有形村落消失的还有它的村落文化。我们知道,村落与人的情感、精神密切相连,串联于此的就是无形的乡村文化、根植人心的绵长乡愁。如何保护古老的村落文化?如何进一步唤起人们保护古老村落文化的意识?一直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红豆集团,曾用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把被公众淡忘的七夕打造成中国情人节,让七夕这个古老节日重新绽放光彩。为了进一步挖掘“红豆·七夕节”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红豆集团举办“第十四届‘红豆·七夕节’——全国红豆村统筹共建活动”,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个纽带牵手现存和即将消逝的红豆村,通过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协作发展,为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统古村落尽己之责。红豆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红豆集团与全国红豆村,因同有红豆这个名字而结缘,因共同拥有红豆文化而相聚。交流会上,双方围绕各自特色,充分挖掘“红豆”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共同打造中国人的情人节“红豆·七夕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交流、分享和协作,共同保护文化遗产,发展红豆特色文化产业,留住红豆文化根脉,进一步强化党建文化、村企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确保双方真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19日上午,全国红豆村的代表,还参观了红豆集团,到红豆树公园认养红豆树。据悉,汇聚一堂的全国红豆村中,不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村落,而这些红豆村大多拥有国家珍稀树木红豆树,其文化保护价值、旅游开发价值都非常高。像四川威远县新场镇红豆村,原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视察过,该村漫山遍野都是红豆树,较大的红豆树有200多棵,最大的红豆古树需要五人合抱。该村还有世界唯一地质景观的穹窿地貌,有唐代石刻观音像,有天下世人猜不透的红豆大字岩,有自然天成的红豆大佛和千佛岩,其青峰古寨雄踞在天下穹窿的最高峰,成为四川盆地南部岷、沱两江的分水岭。因汶川地震而重建的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原国家领导人吴邦国为其题词,温家宝曾到过该村视察。该村有一棵距今1200余年的红豆树,相传由诗圣杜甫栽种,树高约50米,需4人方能合抱,根系扩展数公里,树龄之长、树杆之粗、树形之美堪称全国之冠。更为稀有的是,红豆树结果一般要数年之久,但这棵红豆树每年均要结出上万颗鲜红的心型红豆,在全国实属罕见,现为国家保护古树。汶川地震后,红豆树被原地保护下来,该村以其为核心打造了师古镇红豆村婚俗主题公园。

  6月底7月初,红豆集团还与扬子晚报等媒体联合举行全国红豆村系列活动之“聚走中国红豆村,大爱红豆万里行”活动,通过走访全国红豆村,寻找最美爱的故事,举行关注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传递七夕真情,演绎大爱红豆,从而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中来。  (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