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翠芳
煤矿企业,安全为天,安全生产在煤矿生产中居于首要位置,员工良好的安全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加强思想教育则是培养良好安全行为的根本途径。
坚持思想教育,把握培养良好安全行为的内涵。从理论上讲,人的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有良好的安全行为。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行为的一切活动,都一定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当人们受到安全思想教育后,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安全意识,形成一种内在驱力,即安全动机。有了这种动机,安全生产就成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即安全行为。因而,促使员工养成良好安全行为,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教育。人与人在思想水准、技术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人的行为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外界环境、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新的不利于安全生产的思想问题,这些问题也必须依靠思想教育来解决。
实际工作中,员工安全行为较差,甚至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主要原因是员工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造成的。在多年实践和血的教训中,我们总结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安全法规和安全制度。为了保证这些法规和制度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行动中,必须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员工思想认识,让员工从思想深处洞察安全行为与各种事故的因果关系,使员工牢固树立抓安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压力感,自觉在实践中严格按章作业,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实现安全生产。
摸清规律,有的放矢,深化培养良好安全行为的层次。要抓好思想教育,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行为,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系统的方法论,充分调研,摸清规律,找出问题的症结,有的放矢。事实证明,煤矿事故发生大体呈现以下两种规律:一是事故的发生与时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二月份正值春节前后,员工家事较多,忙于过节、走亲访友等;五、六月份,是农村夏、秋两个集中收、播时间,家居农村的工人既要忙工,又要忙农,休息不好,上班精力不充沛,易造成操作失误。在每月之中,事故多发生在上旬和下旬,且又下旬高于上旬。每天之中,事故多发生在夜班。这些时间段,客观条件对员工的思想影响比其他时间要多,员工情绪波动较大。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对员工思想动态预测分析,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前面。如定期家访,搞好员工自主保安教育,及时作好保勤教育,安排好节日期间的物质文化生活,农忙季节对家住农村家庭情况进行分析排队,合理安排出勤,对确有困难的员工给予必要的帮助,使他们集中精力安全生产;二是事故的发生与人的心理状态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工作中,员工往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顾后果、图一时痛快违章蛮干现象,即分心状态,这主要是受不安心下井、图侥幸、图省事、怕麻烦等主观因素,及家庭、社会、领导、生产和身体等客观因素影响所致,易引发事故。从我矿发生事故的人员分析,青年多于中老年,家居农村的多于宿舍区,事故原因大多是图省事、怕麻烦,野蛮操作造成的。这其实就是心理不健全,对工友、对自己、对亲属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我们要根据员工不同情况和不断变化的思想,及时把握心理特性,摸清思想脉搏,做到早先预防,清淤除障。特别要加强对薄弱人物的管理,班中结好帮教对子,班后注意交心谈心,实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不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广开言路,强化措施,创新培养良好安全行为的方式方法。思想教育不能一味灌输,要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推陈出新,想实招、办实事,摒弃过去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填鸭式”教育,增强思想教育的亲和力、说服力,倡导安全生产文化,使思想教育工作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达到“和风细雨,细水长流”的境界。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一、组织各类人员演讲。通过典型现身说法,实现警示、激励效果。在组织宣讲团的人员上可以分管理人员、员工、家属等各类代表,每个代表站在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宣讲。比如管理人员代表出发点是:如何教育引导员工认识安全,搞好安全;员工代表出发点是:如何落实安全措施,抓好安全;家属代表出发点是:如何搞好后勤工作,实现亲情助安全。还可以找违章人员发言,让员工在聆听演讲的过程中认识违章,收到“未吃一堑,也长一智”的效果。二、发动亲属帮教。在安全生产的不同周期,定期组织家属给员工写安全信、为员工绣“安全匾”、“安全鞋垫”,少先队员演唱“安全儿歌”,以“父母恩、妻子情、儿女愿”来激发员工搞好安全的情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三、实行目标激励。把安全目标按周期、产量、年度分解为长、中、近期目标,以小目标保证大目标,形成“金字塔”式的目标体系。通过制定安全目标,为员工指明奋斗方向,增强紧迫感、压力感、责任感。可以设立“夺标争先竞赛台”,每名员工制定安全自我激励目标,公布上墙,自我更新观念,找出差距。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肥矿集团白庄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