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巩翠海
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多变。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煤炭经济形势发生逆转的情况下,企业和职工生存发展的压力和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交织,强烈冲击着煤炭行业干部职工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使煤炭行业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多样化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颠覆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意识形态问题越来越凸显,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出现了弱化,致使人们对各类意识形态的选择性和辨别力不高,盲目性乃至盲从性在增强。
二是趋利化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组织,把市场的压力逐级传递到每一个个体。物质决定意识,这种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促使职工群众自然而然地开始排斥“理想信念”的说教,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日益盛行,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
三是实用化的问题。意识形态工作弱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趋于实用化,基层单位日常的宣传思想教育中,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普遍被冷落。
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
党的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辅相成,坚持两手抓,二者才会相得益彰。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
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元化的思想争锋激烈的情形下,加强思想武装,也是开展争夺人心与阵地的斗争,必须有更加积极的作为。要用系统化、日常化、生活化、简单化的办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引导和组织广大群众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二是强化骨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水平,必须把强化理论培训、提高学习能力作为基础。各级领导干部、宣传文化战线的工作者、全体党员、青年团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要分层次、分批次对各级各类骨干进行轮训,以满足工作需要。
三是开辟思想教育新阵地。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信息、新理念的力量,开辟新阵地,让职工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受到教育。像在网络上建立“党建博客”、“企业微信”等平台,既扩大了普通党员尤其流动党员的知情权,也为党员参与党务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提供了新渠道。
四是注重典型宣传工作。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是鼓舞和教育职工群众前进的精神力量。要选拔符合时代要求、弘扬主旋律的各类典型,抓好挖掘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工作。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注重发掘和培育各类典型,先后选树和培育了“大学生采煤队”、“淄矿救护大队”、“省外创业先进集体和个人”等先进典型,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
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刚性管理机制。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要靠宣传、教育、引导,关键是要用制度、机制来保障。要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规律和科学方法,逐步建立起柔性工作的刚性管理机制,做到可量化、可考核、可控制、可奖罚。
二是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参与作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确立“双向互动”的理念,在教育职工、组织职工、带领职工过程中,绝不能把职工当作“旁观者”,必须通过开展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使广大职工的意志专注于企业确定的奋斗目标上,使广大职工在为共同理想而奋斗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坚定共同信仰和信念。
三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健康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宣传思想工作者承担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重任,对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从政治待遇、经济收入、晋升渠道等方面适当倾斜,使宣传思想工作者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工作底气足,干事无顾虑。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