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吉伟德 职员
经中央编办批复,国土部已正式挂牌成立不动产登记局,承担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职责。而此前,国土部曾发文称,将在2016年全面实施统一登记制度。按照计划,从今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面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用四年左右时间,运行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形成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5月10日《华夏时报》)
不动产登记局的成立,意味着这项工作的组织构架已然成型,“有牌子”的设计初步完成,不动产登记有了专门的机构来执行。此外,国土部之前对外发文称,将在2016年全面实施统一登记制度,给推动不动产工作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不过,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期目标,取决于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以及推动工作的智慧与策略。
不动产登记面临着诸多挑战,属于时下改革攻坚中的一块“硬骨头”,受既得利益体的阻挠而可能寸步难行。从某种意义讲,其实施的重要性越大,关乎的利益主体越多,就可能难以推行。更主要的是,改革的实施者和工作的推进者,其实又是最大的利益关切方。一方面,职能散落十多个部委使整合的力度变难,如何让这些部门主动放权并进行配合,离不开顶层设计以及强力实施;另一方面,不动产登记需要打破各种利益藩篱,比如住建部实施的住房信息全国联网,从2010年就已经启动,但进展并不顺利。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此前表示,利益集团的阻力是一大原因。而前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坦承,住房信息联网比预想中要难得多。
其他如分配制度改革,可以说是“承诺有期”而“遥遥无期”,一个妥协的指导意见无以发挥作用,也再度令人深度失望。其他如公车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官员财产公开改革,都陷入了改而不动的困局,诸如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实施,试点已经搞了多年,结果却总在原地打转。共识早已上路,技术也已成熟,立法也不存在问题,难就难在既得利益的阻碍,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执行和推进。
改革攻坚重在打破利益束缚,这也是回答“为什么难以推进”的标准答案。若改革仍然延续“自己改革自己”,无以摆脱由利益攸关方来主导的格局,那么改革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提出了总体构想,建立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任负责人的改革领导小组,为超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区利益等各种利益关系创造了条件,若以此为基础而着手于顶层设计,通过立法赋权、限期推行、严格问责和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才不会陷入“诺而未果”的尴尬。
不动产登记是检验改革成色的试金石,也产提振全民改革信心的节点。改革的动力来源于各个层面,时下的改革动力,外有余而内不足。各种改革的妥协与停滞甚至退倒,逐步降低了对于改革的信心和预期,也让体制内产生了强烈的路径依赖。于此,就必须通过不动产登记改革去激活全民信心,并打破利益者的惯性思维,用改革的成色去检验改革决心,并为其他同体改革创造有益的经验。在铁板一块的格局之下,一处破冰必然会产生“多米诺效应”,改革才会实现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