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本珍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媒介,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趋向。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思想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群众情绪稳定,关系到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宣传思想工作就是做群众工作。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只有学好用好讲好群众化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贴近群众、感染群众、鼓舞群众。笔者结合多年的宣传工作实践,认为讲好群众语言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讲真话,不要讲假大空话。
真话,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而假大空话则违背了客观规律,只为了迎合某些领导的“口味”,掺杂了个人“功利”性目的。从古到今,多少圣贤人士以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而著名。如,唐太宗以魏征为鉴,听取他的真情实言,治理国家社稷。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唐太宗连声称好。我们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上任,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二要讲“口头”语言,不要讲“书面”语言。
“口头”语言是人们长期形成的能够听得懂、易理解、好传播的语言,而“书面”语言相对正式严谨,有些词句深奥难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反腐败工作时,他说“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姜异康在山东省委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动员会上,当谈到当前存在的“四风”方面问题时,他说“在抓落实上,有的不是干实事,而是做虚功,口号喊得很响,就是没有行动,群众说‘光踩油门不挂挡’;在调查研究上,有的不深入不扎实,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群众说‘就像葫芦掉进井里,看是下去了,其实浮在面上’”。去年,鲍店矿宣传科举办了近5000人参加的“我要争当安全放心人”大型报告会,六场次报告会场场爆满,公司三大媒体给予专题报道,一个报告会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反响,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演讲员用群众化语言进行演讲。
三要讲生动语言,不要讲深奥语言。
生动语言运用比喻手法,把枯燥高深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把抽象的东西表达的浅显明了。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文章及讲话内容空洞,语言干涩,大话套话甚至是假话充斥,群众看不明白听不懂,“抬头率”低,“耳旁风”多,宣传教育效果差。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和通俗化,必须坚持面向群众,立足实践,学会用通俗的文字、形象的事例、简洁的笔触来表达。要多一些“大众哲学”,少一些深奥玄虚;多一些实在话、明白话、新鲜话,少一些虚文、套语、空话,只有这样,党的理论才能在人民群众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2010年,我们宣传科在汇编《我记忆中深刻的一件事》一书时,力求用形象生动的语句阐述案例,语气上全部是第一人称,就如面对面地拉家长里短,题目使用押韵词句,如“工作蛮干赶进度,砸伤右脚向谁诉”、“一心两用不咋样,叉车碰到矿车上”等,让职工一看就明白,一想就透彻,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要讲独到见解,不要人云亦云。
搞宣传工作,要写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下笔尽是名人格言,张口便是领导所言,没有自己的语言,又没有联系本单位实际,自然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翻开毛主席的著作不难发现,他的文章最大特点是言之有物,面对客观实际敢讲善讲一家之言。抗日战争进行到十个月的时候,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节节败退的局势,不仅国统区军民,甚至解放区的高级干部,一时战则亡国的论调甚嚣尘上,但他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著名论断,给国人以极大信心和力量。
五要讲生动语言,不要死气沉沉。
一些文章之所以不吸引人,除了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无味、官气十足、死气沉沉。然而,有些同志错误地认为,只有这样的官样文章才能显示领导者的水平和权威。其实相反,你越是在那里装腔作势,云遮雾罩地讲那些群众不愿意听的语言,照抄照转上级规范的语言,你在读者和听众心里的分量就越轻。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谈到“四风”问题时,他说:“用中医的话说,就是‘肝风内动、血虚生风’”,谈到真抓实干时,他说“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的敲,直到把钉子钉牢”,他的语言朴实生动,听后令人受益匪浅。
六要讲精炼语言,不要繁文堆砌。
心中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有些宣传思想工作者,能一句话讲、几个字表述清楚的问题,非要写上几百字甚至上千字,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问题的重要,才能显示自身水平。其实不然,语言越是言简意赅,越能起到言已止而意未尽的效果。如毛泽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温恭谦让,不能那样从容不迫”等,这些群众性语言不仅解决了当时关乎中国命运的重大问题,而且今天读来仍给人以巨大鼓舞。
(作者单位:山东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