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经济普查 别成了政绩展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黄齐超 教师

  《中国企业报》记者经调查发现,企业不配合经济普查,除了“资质不对等”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企业被要求在填报数据时要“配合”相关主管部门需要,数字浮夸。记者同时了解到,为了使数据达到一定高度,相关主管部门会做多方努力,多部门联合“动员”企业,最终得到“满意”数据。(11月19日《中国企业报》)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是,国家的经济普查可以为政府预判和掌控经济发展走势、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持,其意义不容小觑。所以,当武汉辖区一家央企拿出“资质不对等”的理由来搪塞地方普查员时,公众一片愕然与愤然。拒绝经济普查,其实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不负责任,也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然而,部分企业不配合经济普查,并非只有一个原因。记者深入调查之后,揪出了隐匿在企业“不配合”背后的另一因素——相关主管部门想让上报的经济数字“增肥长胖”。地方主管部门这样做,当然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给普查数据注水,无非是想让上级看到自己管理有方,辖区内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据记者调查,在一些地方,很多中小型企业都被要求虚报数据,有的甚至要求数据浮夸10倍。如果统计部门搞不定企业,就让其他部门一起威逼。

  注水的普查数字,可以让地方政府脸上有光,但企业不放心,因为他们担心这些数字会成为自己以后纳税的依据,自然就不配合主管部门的经济普查。这样看,误解经济普查的不止是部分企业,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经济普查是一次全国性全面性的经济状况调查,不是地方政府展示政绩的平台。经济普查有其重要的意义,但前提是普查数据必须客观真实、全面准确,绝不能带水分,更不能弄虚作假。

  企业上报数据由主管部门“安排”的现象已成顽疾。经济普查的浮夸之风,误国误民,必须刹住!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包括企业、职能部门都必须如实填报普查数据,但并没有严格的惩戒措施,仅仅表示要对典型的造假案例通报曝光,并没有其他惩戒措施。另一方面,尽管中央已明确表示改变考核方式,但GDP还是当地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这大概是政府三令五申却斩不断地方政府 “GDP”虚荣的根由吧。这一点,我们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