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台已步入“老龄”的压缩机,却一如既往的焕发“青春”,这对整个CNG行业而言,简直就是一个“传说”。
10月10日,笔者走进拥有这两台压缩机的加气站——西南油气田川中油气矿合能公司南充CNG南站一探究竟。
该站两台压缩机均启用于2004年,截至目前已安全运行9年,若按其折旧年限“8-12年”计算,这两台压缩机显然已步入“老龄”,其使用性能早该差强人意了。事实上,这两台压缩机不仅没有出现陈旧老化运转率低下的现象,而且生产运行还非常良好,其故障率始终都维持在1%以下,创下历史最优水平。
为深入了解缘由,笔者跟随值班人员走进该站压缩机房。只见两台擦拭得崭新的压缩机正平稳的运转着,持续的发出低沉的轰鸣声,在显示排气指标的仪表上,指针在“620”的刻度上轻微摆动着,而在不远处的铭牌上,赫然标着“设计排气量620立方米/小时”。
“机器管理的好坏主要反映在使用性能上,而性能的好坏则主要表现在排气量的大小上。”值班员杨勇指着仪表盘向笔者做着简单的介绍,“4年来,我们的排气量一直都维持在这个水平。”
见笔者面露不解之色,杨勇打趣地说:“这么说吧,压缩机的排气量好似人的健康指标,只有虚弱的人才会‘气短’。”
为提升并保持压缩机的性能,该站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了多项积极有效的措施。
“我们依靠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维护保养的措施,规定了设备巡查责任人和方法。”巡检回来的副站长邓奎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了站上的一些管理经验,“我们很注重设备的动态监管,日常加强对设备的巡回检查,当班员工每小时进行一次巡检,值班大班和管理人不定时进行巡查,检查注油、水压、排气温度,并做好运行记录。班长、站长每天到站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机房辨听压缩机运行声音、查看水压、油压是否正常,对异常情况进行全天无缝对接处理,以减少隐患发生和扩大。若发生不注油现象就立即停机整改,防止填料变形引起气体内漏,进而造成排气量降低,影响性能……”
“我们根据季节特点,随时对压缩机做无故障预防检查。”机房大班田申虎边对压缩机进行检测,边向笔者解说:“无论设备有多完好,每500小时我们都会对气阀、阀片、弹簧进行检查,对活塞杆及填料的润滑进行查看,及时进行相应的保养,以减少内部件缸套、货色环、活塞杆的磨损……”
为强化监管和维护力度,该站还注重技术普及,以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在具体措施上,该站借助各种安全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确保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员工主动作为意识,使员工的履责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每次保养及维修过程中,该站都会组织技术人员和在岗人员进行现场教学活动,通过现场讲解、现场观摩、实际操作以及定期开展“师徒”培训、“一对一”练兵等形式达到技术上的共同巩固和提高。
由于该站早在3年前便打破压缩机管理“常规”,通过采取预防性检修、强化定期维护、技术创新等措施,随时为压缩机提供着维系“青春”的“营养”。“虽然,我们站的设备老化了,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和一支技术过硬的生产队伍。”站长高正全不无骄傲地对笔者说,欣慰之色显露无疑。(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