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31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诚信者更幸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马全和

  

  在中国,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安装了福耀玻璃生产的玻璃。这得益于福耀玻璃公司长期坚持诚信待客的结果。

  1987年之前,福耀玻璃在原有小厂——高山异性玻璃厂的基础上慢慢扭亏为盈。1987年,曹德旺敏锐地嗅到了汽车玻璃市场的巨大商机,于是联合多位股东,不惜出资100多万美元买下了一台可以自动成型的玻璃钢化炉。正是这台机器,使福耀玻璃占据了美国10%的市场份额,一跃成为中国汽车玻璃制造业的翘楚。

  在市场一步步扩大后,原有的汽车玻璃市场渐渐趋于饱和。而福耀玻璃一开始就走高端路线,研发生产出的高档浮法玻璃始终供不应求。于是,国内的很多玻璃生产厂家也开始转产,希望在其中分得一杯羹。

  生产高档浮法玻璃所需的材料中,有一种PVB胶片,它的国际价格是7美元每平方米,当时市场上还有一种建筑用的PVB胶片,这两种胶片在外观上没什么区别,只在厚度上有0.38毫米的差别,价格却相差一半。很多企业为了低价抢占市场,纷纷效仿,跟风“吃醋”,在生产汽车前挡风玻璃时使用这种廉价的建筑用PVB胶片,吸引了不少的不明真相的顾客,倒向廉价的一边,所以福耀玻璃的市场份额渐渐地被其他的玻璃制造商分割。

  眼看销售业绩慢慢滑落,其他玻璃制造企业红的“发紫”,大把大把地数票子,福耀玻璃的股东们坐不住了,军心动摇,开始规劝曹德旺也使用另一种PVB胶片,有些人甚至以退股来威胁,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曹德旺的坚持。当时,许多人以为福耀玻璃公司,迟早会被“高成本”拖垮,曹德旺真傻!

  但是一年后,出人意料的是福耀的汽车玻璃市场被瓜分到仅剩原来的一半时,市场上传来了一个消息——那些使用其他厂家玻璃的客户纷纷出现了挡风玻璃老化变形的情况,而使用福耀玻璃的客户却没有这种情况。于是,那些之前使用劣质玻璃的客户纷纷改用福耀生产的汽车玻璃,并且当起了福耀玻璃的义务推荐员,免费做产品的广告,引起新一轮的购买潮。此后,不用说,自然是福耀玻璃又开始了迅速扩张,那些没有市场的企业纷纷落马,唯有福耀依然屹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到底是什么羁绊了企业前行的脚步?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没有发挥其与企业相适应的市场影响,最大问题在于企业诚信的严重“赤字”。失信者虽能逞一时之富,却无法长久。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有诚信,才可以闯天下。个人讲诚信,意味着财富;国家讲诚信,意味着强大。拥有诚信,就离商机越近;拥有商机,就离财富越近。当今世界最具价值的东西不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名人字画,而是“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