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民工工资秒杀白领不足为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邓昌发 职员

  “逆天民工工资单!我要去搬砖……”6月17日,一网友发帖晒出一张建筑工地的“民工工资单”,上面显示,最高的月工资有14000元,最低的也有5000多元。民工工资大大超出了网友们的预料,“身为白领,压力很大啊”。也有网友理性分析,人工费上涨是趋势。(6月20日《重庆商报》)

  在“用工荒”频发的时下,不少单位给农民工开出的待遇都高于大学生毕业生。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平均工资数据,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相比一些新入职的大学生,农民工的月收入要更高,一些有技能的农民工,旺季月收入过万元,超过一些白领。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蔡昉也曾称,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这可能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干吗上大学?”

  笔者以为,白领工资敌不过民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大学扩招后大学生急剧增加,在本科生、研究生满街走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语境下,一滴汗水一分钱的民工拿着较为可观的收入,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有谁规定说民工的工资就一定得比白领的工资低,所谓“脑体倒挂”不正常向来都只是一些人的自以为是。

  实际上,在新加坡、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一线工人的工资都相当高,与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差距相当小,甚至不亚于公务员。数据也显示,学历对工资的影响相当有限。如2008年的挪威,各学历段平均月工资为:持初等文凭的职工32760元/月,持中等文凭的职工38610元/月,持大学文凭的职工45630元/月,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职工56160元/月,最高学历工资与最低学历工资比值为1.7。因此,拿白领、大学毕业生等跟民工比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在笔者看来,我们真正该关注的是社会收入分配上的沟壑。例如应该多关注大学生、白领、农民工与公务员与国企工作者等高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恰恰是这些差距更能突显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协调。

  今年全国两会、十八大期间,“如何解决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一度成为焦点。这再次证明,我们真正所要关注的不是白领与何种群体收入趋近,抑或底层劳动者的工资已经有所上升,而是哪些群体的收入远远高于普通工薪阶层,并且这种局面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同时还要关注的是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要同经济增长同步;职工工资增长要同劳动生产率同步)。说白了,关注执政阶层是否做到“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远比关注个别群体的工资状况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