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4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公众对肉制品企业的第一关注点:食品安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简爱华

  

  2013年4月1日金锣一工厂的氨气泄漏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事后虽有监管部门介入,但事件处理持续一个多月方有结果。虽时间拖得较长,但结果还算令人欣慰,金锣为挽救自身品牌影响力做出将16.175吨产品进行无公害处理的决定。

  尽管此次事件与2011年瘦肉精事件的性质完全不同,属于意外事故而非人为故意添加。当前,消费者格外关注食品安全,对肉制品企业而言,食品安全是公众第一关注点;所以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的企业必将被消费者抛弃、被市场抛弃。

  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可谓是给行业内诸多企业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上了重要一课。瘦肉精事件曝光,消费者“谈肉制品色变”,市场需求急剧萎缩,涉事企业双汇集团的销售额急剧下降、股价大幅下跌、品牌影响力、公信度大幅下降。事后双汇通过严厉处罚、参观工厂等一系列恰当、及时的危机公关措施来消除瘦肉精事件的不良影响,但是瘦肉精的阴影仍然持续一年方才消失,由此可见食品安全事件对相关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向上游养殖环节延伸

  成为食品企业的一致之举

  瘦肉精事件与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颇有相似之处,均是上游养殖业的安全事件传导至下游加工业;所以如同乳制品巨头纷纷加大奶源基地建设的应对之策一样,肉制品巨头也纷纷涉足上游养殖业,试图通过全产业链发展以防范上游养殖业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受瘦肉精事件影响,双汇集团向上游拓展的意愿最为强烈,其欲达到原材料来源中自有养殖基地、社会规模养殖及散养各占1/3的理想状态,众品食品也欲通过合资方式实现向上游的拓展。

  肉制品知名品牌涉足上游养殖行业还有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减轻上游的成本压力。国内的生猪养殖业散户参与度过高,因此生猪价格形成“涨——平——跌”这一循环周期,每逢大涨时节,肉制品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倍增,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涉足上游产业保障原材料供应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向上游拓展并非万能之举

  双汇集团出于降低原材料成本和保证食品安全而涉足上游产业的做法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过分涉足上游养殖业将承担高风险和高成本两大压力。

  一方面,养殖业易受疫病、饲料、海外市场等多因素影响,风险较高,所以肉制品加工企业过分涉足养殖业风险性较大。另一方面,由于肉制品加工企业缺乏养殖业管理经验,因此可能反而推高成本。这一点在乳制品行业已经显现,过分追逐自有奶源基地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成本压力较其他企业高。

  事实上,在瘦肉精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中,散养并非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源所在,企业对原材料的控制不严才是关键。因此只要企业对原材料控制到位,就完全可以通过与大规模养殖基地的紧密合作来保证原材料供给。

  肉制品企业不但应确保食品安全,进而赢得消费者的芳心、赢得市场;而且还应找对病因、对症下药,否则偏执的发展战略终会将企业带入发展歧途。此外,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盈利水平也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应多方面努力,如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到发展。

  (作者系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食品行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