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律师
刻字留名、信手涂鸦,因为埃及神庙内的“丁XX到此一游”而引发全民思考。不少人在反思“国民素质”的同时突然发现,杜绝这一行为似乎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断有网友指出,在国外不少景区,信手涂鸦的情况反而更甚。怎样的出游才算是文明?国家旅游局近日给出答案。有专家指出,旅游景区同样可针对游客喜好进行合理引导。(5月29日《河南商报》)
国人喜欢“到此一游”,于是,故宫的大铜缸上有了“到此一游”,长城上遍布“到此一游”,台湾的名贵植物上有了“到此一游”,甚至“到此一游”还漂洋过海,出现在了国外的一些旅游景点……“到此一游”已经无孔无入、无处不在。
“到此一游”走遍长城上下、大江南北、海内海外,形成了一种顽固的“劣文化”,不仅煞了风景,让人别扭,还损害了国人的整体形象,让人羞赧。因而,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向以“到此一游”为代表的旅游涂鸦说不。但笔者以为,专家说的很对,对像牛皮癣一样的“到此一游”,我们的确不能一味进行封堵,在堵的同时,还应该疏,只有做到堵疏结合,防范治理“到此一游”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笔者所在的小城原来小广告泛滥,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有关部门治理了很长时间一直没能奏效。去年,有关部门改变了治理思维,因势利导,把一条密密麻麻贴满了小广告的胡同改造成了正规的广告发布区,还开通了电子显示屏广告发布服务,结果,人们张贴广告的行为明显规范了,胡同也变得比较整洁美观了。显然,这种经验值得很多景区参考借鉴。
既然不少人都有留下“到此一游”印记的念头,既然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都防不住、管不好“到此一游”,那么,不妨给“到此一游”留一个出口,留一个空间,创造条件让游客理直气壮地露一手,在景区设置涂鸦墙或者简单仿制一些标志性建筑物、植物,供游客现场发挥,涂鸦留念,景区只须定期进行清理。对于游客的一些精彩涂鸦或创意,景区甚至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保存,让涂鸦成为新的景观。这样,游客“到此一游”的欲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如果景区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比如标语提示、广播教育、电子眼监管、人员巡查,等等,那么,游客再到其他地方乱写乱画的欲望便会明显下降,景区的压力也就会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