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泓霈 教育工作者
5月1日新华网报道,几十年来,“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光荣”的口号伴随着共和国共同成长。然而,几十年过去,面对非劳动性收入在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劳动者权益保护难以到位的现象,劳动的光环似乎正在褪色。我们在向中国梦迈进的途中,应该让劳动者获得应有的尊严。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从猿人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建造高楼大厦,都离不开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劳动。为了让“劳动者最光荣”的观念得到深入持久的发展和继承,除了需要给予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高薪酬等,更需要进行价值升华,价值坚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落实。
充分张扬辛苦劳动带来的财富安定感和幸福感。是的,当下,不少基层劳动者的收入还不够高,特别是拿自己的辛苦钱和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循私舞弊、贪污腐败、权力通吃、垄断通吃等进行比较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财富失落感和失败感。有这种感觉是正常的,但千万不要认为“己不如人”,而扔掉了财富所含的积极价值,奋斗,努力,流汗,诚实,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我们的财富是“干净钱”、“良心钱”,所以,我们坦然,自豪,安静,淡定,根本不会像某些贪官得到不义之财“睡不着觉”。在所谓的外在诱惑、物欲诱惑面前,我们根本没有必要觉得没尊严,而应该“非常自豪”。
要充分挖掘辛苦劳动中的技能自豪感和骄傲感。虽然我们是基层劳动者,脏累差,没有辉煌的社会地位,当我们能在某个领域站稳了脚跟,也等于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得到了社会认同。当下,有人凭借智力得到成功,有人凭借“巧门”得到良好机会,我们凭借独特技术,让自我得到发展,这同样是一种伟大的成功。我们“用技术打天下”,同样对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当之无愧的社会发展的功臣。
资料显示,日本优秀的制造能力、制作技术是靠市镇小工厂、街道工厂来支撑的,它们的优秀技术对日本高技术产业赢得世界竞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出现了众多其他企业无法仿造的“only one”(仅此一家)企业。如果更多技术优秀者达到了这种努力坚守,我们也能成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骄傲。这种发展和规划,应该成为一种值得膜拜的职业理想。
更要放大劳动中蕴藏的快乐和健康。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当我们抡起斧头镰刀,和劳作密切结合在一起,让汗水尽情流淌,我们的身体已经处在了一种高度运动和协调状态,我们的新陈代谢能力更强,在这种环境熏染下,我们就能更充实、心灵净化,滋生出一种近乎神圣的精神快乐。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得到真正的提升。
还要放大劳动者身上的创造美。城市的大楼和脚下的农田,都是自己劳动的结晶,社会和生活的变化,是自己用辛苦的手,在推动。什么时候,我们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美感。
在这方面,诸多劳动模范比如王铁人、郭明义,做得非常好,他们的地位不够高,收入不够好,却一直安贫乐道、努力坚守。如果更多劳动者具备了这种慷慨胸怀、坦荡追求,我们的劳动尊严就能得到真正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