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坚持“三个第一”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司立超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具体体现。重视和关心群众利益,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对于建设和谐矿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发展、维护好员工群众利益,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第一”。

  一、将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我们党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群众利益。这就提醒我们思考一个严肃问题,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一名党员干部,如果把握不好这一目标,势必脱离群众、丧失人心。古语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党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坚决支持和衷心拥护,关键是他们的利益能否得到充分实现。因此,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利益是我们的第一目标,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代表、实现、维护和发展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明白心中没有群众就是忘本,对群众漠不关心就是变质,滥用权力就是对党和人民背叛的道理。应该经常想一想:群众在我们心中占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心中是什么形象?要真心实意、千方百计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不仅要谋一时,更要谋长久之利。特别是作为改制企业,无论机制怎样转、体制怎样变,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时刻把员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自觉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所需,解群众之难,关心、发展、维护、实现好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将解决群众疾苦作为第一责任。我们经常讲,要对党负责,对组织负责,对上级负责,但根本上是为了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就是要体察百姓疾苦,关心群众的冷暖。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艺小吾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思想境界应该比封建士大夫高得多,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事事处处,从群众出发,为群众着想,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他们的利益。应当看到,我们目前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就我们煤矿来讲,由于种种原因,员工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子女上学、购买住房、看病就医等问题上,一些家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这种现实,我们领导干部在深化企业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等源头问题上,要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同时要强化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员工群众,访贫问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力所能及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帮助有困难的员工群众解燃眉之急,渡暂时难关,确保员工群众正常生活。

  三、将体察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情绪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必然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出来。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善于见微知著,千方百计体察群众的情绪,捕捉群众的想法,以此作为我们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的第一信号。当今社会,我们联系群众的渠道和手段更加畅通、便捷,更应该把党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而领导干部要倾听群众呼声,就必须尊重民意,广开言路,少坐办公室,多下基层,通过不定期深入基层、班组、群众,定期召开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严格落实定期接访制度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群众思想动态,摸准群众思想脉搏,切实摸清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促进和谐矿区建设的深入推进。

  (作者单位:山东肥矿集团鲁安能源公司党务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