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力/文
我一直觉得当老师是快乐的,今年尤甚。
老师的快乐来自于六个方面:一是,无功利心,故轻松。大凡当老师的,一不求官,二不求财,追求的就是轻松。
如果专心致志做老师,本身既不能升官也不能发财。如果说老师有私心,其实就是愿意并尽力把自己所学所思所得一点不剩地教给学生,以对学生有益,从而自己能够赢得学生的认可。
二是,教学相长,故受益。商场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一方得到的多,另一方就得到的少;官场追求有限的岗位和权力,所以,一方得到,另一方就得不到。唯独师生,不仅可以在教与学中同时受益,而且能够在教学互动中,相互给对方以启发。
三是,能够跟青年人相处,故年轻。老师总是跟一代代青年交流。为着能够平等、友好、顺畅地交流,老师就得研究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知识结构,并在教学中顺应这种发展着的个性,从而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保持了乐观、向上、积极、好奇、顺变的年轻心态。
四是,成败不求人,故自由。做官得让别人高兴,否则,就会失去群众基础,或者让上级不高兴,从而做不成官;经商得双方高兴,否则,就不能成交,谁都赚不了钱。唯独做学问,可以不看任何人的脸色,独立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发表见解,成败全在自己。人格独立,自由自在。
五是,付出必有收获,故心平。做官的成就跟个人的能力、勤勉、敬业、尽责似乎没有必然联系,有时就让人觉得不公平,不高兴;经商的成就似乎也跟个人的能力、勤勉、敬业、尽责没有必然联系,付出未必有收获,有时也会让人觉得不公平,不高兴。唯独老师的付出跟所得往往能够一致,只要认真备课,就能把课讲好,赢得学生的尊重;只要认真搞研究,就能出成果,赢得社会的尊重。
六是,读书思考就是工作,故享受。当老师的,不必像李涉一样感叹做错碎梦,直到春尽登山,遇到了出世的和尚,才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尽可以享受“独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的乐趣。老师的自由时间多,就能够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由读书,独立思考,就是最享受的生活方式。
当然,一年两个假期,也是其他人士羡慕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本学期我更快乐呢?
本学期,我给国贸零班讲授《管理科学与艺术》。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主动,积极,发言踊跃,跟我有良好的互动。课堂上,刘阳、余梦娇、刘彪、明凯洋、古红丽、杨小焕、邵玉焕、杨盼盼等争相发言,且各有见地。第一节课结束,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可做可不做的作业:运用管理学的方法制定一个人生规划。
结果,全班45位同学有44位上交了书面作业,其中还有十多个同学给我发了邮件;那位没有及时上交作业的同学也给我发了邮件,解释了未及时上交的原因,并补上了作业,这让我很感动!
乘着他们的兴致,我又征求他们的意见:你们愿不愿意让大学生活过得更难忘一些?
“愿意!”其兴奋、期待之情通过整齐而洪亮的声音表达了出来。
那么,我们一起编一本《中国管理故事》,好吗?
“好!”
那么,谁愿意领导着干呢?
“我!”张杨玉婷同学站了起来。
很快,以张杨玉婷为总召集人,张浩为副总召集人,由张杨玉婷、张浩、张珂、王晓鹏、康文齐、田艳杰、李艳芳、郭瀛瑞、明凯洋组成的编辑团队就建立起来了。后来,郑瑞鑫等又自觉地加入了进来。同学们由学习管理学转到亲自进行管理实践,管理科学开始转向管理艺术。
老师的最大快乐就是学生愿意跟着你学习,最大满足就是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我的45个徒儿能够这么积极地呼应我,我怎能不分外高兴呢?
(作者系副教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