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方舟湖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李后强/文

  中央党校的方舟湖,深藏院内,知之者不多,但底蕴深厚,景色独特。湖面不大,形似巨型长生果,更像一艘破浪的战舰。斜桥横跨,倒影成趣。岸边草木密布,荷塘截角。冬天,湖面结冰,积雪成丘,行人与冰雪相映。

  据说夏天很美,能找到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神韵。起初不知这湖的名字,但朝夕相处,开门即见,闲时还在湖边走走,时间长了就有感情和深究的欲望。不久前老师告诉我,这是“方舟湖”,顿觉诗气扑面。

  进修那段时间,我住在十二号楼,与湖近在咫尺,每天上下楼也能视觉相遇。烟花三月,北京多春阳。早上六点多,阳光就洒向湖面,射入温暖的寝室。这时,鸟儿在树上高唱,唤醒起床人。推窗俯瞰,湖边已有舞拳前辈,晨读学生,放歌少女,更有跑步、踢腿、扭腰、摇头的健身人,让你有“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触动。

  随着太阳升起,湖面泛起层层金色微波,各种小鱼活跃起来,一群水鸟低吟觅食,岸边的宽屏电视正点报时,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方舟湖美景甚多,但属纯朴的美,鉴赏需要眼力和素养。时近中午,蓝天白云,暖阳高照。信步踏上斜桥,但见垂柳依依,松柏青青,桃枝吐蕾,迎春怒放,湖水碧波,翠鸟飞鸣。横跨两岸的斜桥,因造型别致而独成风景。桥形似待发的弓箭,更像一弯半月,端低中高,铁质栏杆,木板横排,疏密有致。

  桥面虽短,但因弯曲和旋升,行走其间,大有不知尽头之感。斜桥2006年竣工,历史不久,但科技含量高,最为出彩之处在无墩。整个桥梁仅靠一组斜柱吊拉,力量和动感淋漓尽致。斜柱虽然被十九根钢丝缠身,仍有拉不回、控不住的感觉,如火箭直冲云霄。

  在斜桥南端,矗立一尊石像,形似骏马,又像雄鸡,多面观,景不同。石像无名,又无文字,颇具神秘感,想象达到了无语境界。

  方舟湖的树木最有内涵,值得观赏。在花草、松柏、桃树和迎春的簇拥下,垂柳像列队战士,排得整整齐齐,精气神十足。垂枝如少女长发,很直很舒,微风吹过优雅飘逸。在冬季,垂柳一身精光,用裸枝守护着冰湖,相伴度过那漫长的寒期。

  春天,暖风掠地,湖水躁动,鱼鸟同欢,垂柳为伙伴苏醒而欣然摇曳。那些刚刚露头的柳叶像少女的眉毛,会说话,有灵气。那些老龄柳枝,长出的柳叶更多更密,沉甸甸,节节低。

  挺拔的白杨高出垂柳好几节,是喜鹊的根据地和守护神,那些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鸟巢全靠它们支撑。当行人在树下走过,领头的喜鹊总要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算是打招呼拉近乎,更像是炫耀自己的新房和快乐。

  一群、一队的小鸟,各自占据湖面与岸边的有利地盘,埋头啄翻,时有歌声应叫,相处和谐。湖岸的卵石路很有特色,波浪起伏,色彩各异,步行其上,好像踏着音符和节拍,有足底按摩的痛快效应。

  方舟湖并不寂寞,周围有大景。北边,是体育馆和气膜网球场,走出校门就是青龙桥,桥下清河缓缓流过,一些老人在河边垂钓。西边,掠燕湖回廊百折,小亭群立,红绿相配。登高远眺,晴天可见,群山起伏,遥想香山与长城。

  综合楼位于湖的西北边,常有名人大家发表高见和新论,实属学术殿堂。湖的东边是北大燕北园,万泉河大道,再前就是圆明园遗址公园了。南边人气很旺,毛主席题写的“实事求是”石牌树立在大礼堂前面,走出南门越过地铁四号线,可以欣赏颐和园美景,画廊亭楼,昆明湖水。

  方舟湖藏而不露,低调朴实。每次相遇,我就会想起《圣经》中的诺亚方舟。传说那是根据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能够抗击特大洪灾。今天的方舟湖,寓意更加深刻。她让我们牢记,人民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力量无穷。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廉洁从政,勤奋工作,才能平安远行,驶向幸福和美丽的彼岸。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中央党校厅局班60期“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研究专题一支部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