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1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青岛港 探索员工管理“最佳实践”范本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用人而非用工”

  前不久,青岛港农民工队伍建设成功经验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评选为“2012中国员工权益保护最佳实践”。山东青岛港让农民工感觉工作底气足、腰板硬、有地位、有尊严,愿意落地生根的“用人而不是用工”做法,其出发点是“像关心亲人那样思考,像团结朋友那样相处”,由此企业成为全球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交流范本。

  ■ 稿件撰写 郝雪莹 薛景文

  

  据大众日报报道,26名农民工党员进入十八大代表行列,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上。这个队伍中,有来自青岛港的一员大港公司装卸二队副队长皮进军。

  “我在青岛市购买了住房,赶上十八大的好政策,现在正准备拆迁;爱人在港口食堂工作,说不定一会儿我们到食堂就能吃上她做的饭;孩子呢也上学了……”近日,记者在青岛港采访时,皮进军向记者说起一家人目前在青岛的生活状况。

  

  亲情管理 培育“金蓝领”

  

  “1991年8月我刚通过对口扶贫从山东沂蒙山区来到港务局(当时的青岛港)的时候,对这份工作,这座城市带有一种‘陌生感’。做学徒的一年半里,我想得最多的是能多挣点钱,孝顺父母。”皮进军坦言,曾经心中梦想仅仅是“把地种好”的自己,在这里“改变了命运”。

  入港一年多,在“和工友一起走市场、逛超市”的日子渐渐多起来以后,皮进军的心愿变成了“扎根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生活环境”。而他更是心中有数,要在城市中留下来,必须要先把工作干好,钻研业务学知识是他首先要干的。

  根据一项调查,农民工平均就业周期为9个月,也就是说,这一群体9个月换一份工作。其中最关键的是刚入职的3个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缺乏归属感等是深层次原因。

  为了不让一个新员工掉队,在他们尚处于心理调适期的前3个月,青岛港对他们实行发放保底工资、不进行严格考核,优化人员配置,让“带得好的”师傅先带新人,给他们充分适应工作的“亲情管理”。促进工人以技能成才,青岛港以取得优秀创新成果的农民工名字命名了350多项员工品牌,在国家省市部组织的各类技能竞赛中20多名农民工取得了名次。3000多名过去只会搬搬抬抬的农民工成为了具备高技能的“金蓝领”。

  

  全国首创 给农民工评职称

  

  2010年7月19日,皮进军从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全国首位获得职称的装卸工人。

  为农民工拓宽发展通道,在装卸工人中实行技术等级评聘,“农民工也能像知识分子一样评职称”,实现了人人都能评职称,青岛港开创了全国企业的先河。“农民工想什么、需要什么、高兴什么”为出发点,农民工想到的,青岛港想到了,农民工不敢想的,青岛港也想到了。

  2007年,青岛港集团出台了《加强农民工管理的规定》等文件,把农民工每年的增资,农民工的福利、农民工的休闲和生活,农民工的家属安排和子女上学等都写进了文件,使得“农民工工作好、生活好、保障好”成为了衡量各用工单位农民工工作好坏的标准。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青岛港对农民工不裁员、不降薪,反而还坚持涨工资、发福利。这一些都让农民工感觉自己在青岛港工作底气足、腰板硬、有地位、有尊严。

  

  当家作主

  员工从短期务工到企业主人

  

  在青岛港,“人格上尊重”作为农民工工作的首位要求,农民工感觉到自己不是“外人”,享受城市工同样的待遇,受到同样的尊重。

  青岛港大力推行农民工转合同制,3075人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目前,青岛港的农民工中已有250多人入了党,1671人入了团,有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副班长,37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青岛港对表现出色的农民工,选拔任用到各级领导岗位,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万年就担任了青岛港合资公司的党委书记。

  在这里,港口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是“像关心亲人那样思考,像团结朋友那样相处”。大港公司装卸二队的领导,每星期都不少于两次要到农民工公寓去看望员工,这是被写进他们的工作制度当中的,也是他们一直以来坚持的“交心交流交朋友”。就在这一次次的看望当中,队领导和员工的心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人走茶不凉”,装卸二队的领导先后探望了12名调走的职工和家属,关注他们还有哪些困难。就在记者采访的前几天,已经从装卸二队调到董家口港区工作的一名农民工田相伟发生了交通事故,他的家属第一个想到的是跟队里领导反映情况,队领导马上带领队里的职工为田相伟捐了一万余元的医药费。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队员稳定性达到98%,很少有人离开队里到别的地方工作。

  目前,青岛港9000名农民工中已有1/10农民工在青岛购买了住房,1/5的农民工子女进入了城市学校,近150人开上了私家车,开始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活。

  Ⅰ新闻纵深Ⅰ

  青岛港

  农民工队伍建设经验

  获评“2012中国最佳实践”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全球契约中国网络年会暨最佳实践授牌典礼上,青岛港农民工队伍建设成功经验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评选为 “2012中国员工权益保护最佳实践”。

  联合国特邀高层专家在对上百家特大型企业深入比较研究后,一致认为:青岛港针对农民工职业期望值高、利益诉求高、素质提升愿望强烈的特点,不断加强农民工群体建设,积极推进9000多名农民工实现了“从技能匮乏向素质过硬转变、从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转变、从短期务工向当家作主转变、从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的“四个根本性转变”,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农民工的良好形象,完全符合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关于员工培养的各项要求,完全具备了“中国最佳实践”的各项要素。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