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增加居民收入比GDP更重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杨国栋 法律工作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16字方针对未来政府在民生领域的作为奠定了基调。这说明中央决心加大民生投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通过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途径,也是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必须举措。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革分配制度,首先就要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必须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让更多资本进入,通过鼓励竞争降低水、电、气、电信、数字电视、石油、金融等行业的收费与服务价格,从而减少其他行业的经营成本和消费者支出。此举不仅可以减轻居民生活压力,也有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在垄断行业内引入竞争,还可以规范垄断行业收入,避免畸形的高工资、高福利。

  收入分配应与创造社会财富的贡献挂钩。举例来说,技术工人、工程师、科技人员的收入应该逐步提高,与其社会贡献相称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选择上述职业,为我国今后的产业进步与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对这类人员,除了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也要让众多国企依此原则率先调整收入分配,限制高管薪酬,提高一线劳动者报酬,进而带动外企与民营企业。至于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房产从业人员的薪酬则应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不直接创造财富,对这类人群限薪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证券和房产市场的风险。

  国家应该进一步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减少投机炒作,让民间闲散资金更多的投资于实业,而不是通过扰乱市场秩序来获利。这不仅能防止游资炒作民生商品,控制物价水平,新增投资还有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让更多人在经济发展中受益。

  增加最低工资虽然是增加居民收入最直接的办法,但除了部分最底层的企业员工(很多企业会通过减少津贴或加班费的方式来避免增加经营成本,使员工事实上无法享受最低工资上涨的好处),大部分居民并不能从中受益。政府还是应通过减税等方式让利于民,比如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相关税收损失可通过增加高收入者税收、开征多套房的房产税、遗产税(起征点可定为五百万)来弥补,顺便减少收入差距。

  因此,必须把增加居民收入置于比GDP更重要的地位,人民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也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