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单独列支,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推进城镇化将成为工作重心,经济发展结构面临战略性调整。而“城镇化”和“人均收入翻倍”两张牌,则明确了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并形成彼此相连、互相促进的密切关系,对刺激内需市场,优化经济结构非常有利。
但是,推进城镇化并非简单的农民进城,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诸如户籍制度钳制、土地交易限制、社会保障薄弱、楼市泡沫等等,均需要重新一一梳理,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保障农民利益不被肆意剥夺,确保农民真正市民化,而非变成失去土地的流民或贫民。当然,这其中最需要防范的
虽然,,就是不能把城镇化变异为“房地产化”。推进城镇化需要解决农民进城问题,需要适量发展房地产,但绝不是一味强征农民土地,逼迫农民进城以完成城镇化政绩。而前段时间所做的土地确权工作,为将来的土地产权交易埋下伏笔,也给农民留下土地交易的溢价空间,避免因失去土地而变得一无所有。同时,各地政府需要认识到,城镇化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核心,也是给经济注入活力的一项重要因素,但需要建立在尊重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自主意识的基础上来实现,否则就会因急功近利而埋下隐患,甚至诱发社会动荡。
从目前的城市格局来看,一二线城市已初步完成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和环境的承载力也已趋于饱和,未来主要是着眼于细节,因此城镇化的重心应该放在三四线城市,乃至于小城镇的发展上来。那么,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地方政府需要营造优良的城镇环境,放开户籍门槛,提供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配备适宜住宅,控制房价暴涨局面,以吸引农民进城,并顺利实现市民化。
而且,以往的城市化发展,已被过度房地产化,造成房价泡沫大量堆积,抬高生活成本和营商成本,损害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地方政府亦深陷土地财政之中,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造成产业发展失衡,虚拟经济泡沫化,投机之风愈演愈烈。因此,未来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特别防范走旧路,打城镇化的牌子却一窝蜂搞房地产,推高房价而形成阻碍农民进城的壁垒,以至葬送掉城镇化战略发展良机。
推进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的机遇,也是未来政策改革的核心目标,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完善社会结构治理,平衡地域发展差异,调整地区产业布局等有着重要意义。但一定要谨慎稳妥依法推进,不能再搞大跃进式发展,不能剥夺损害农民利益,不能走房地产化,如此,才能顺利实现城镇化发展目标,将中国经济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