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用实业筑牢经济之根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刘学智 资深媒体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12月12日,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公布,获奖名单紧扣“实体经济”的主题。18日的颁奖晚会更是使“实体经济”家喻户晓。2012年的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主题确定为“实业的使命”,呼唤实业的回归与振兴,表彰在实体经济方面的优秀践行者和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群体。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

  实践证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这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不断扮演更为重要角色的新兴经济国家,都在寻找重振全球经济的新的增长动力。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中国经济要做到“稳中求进”,就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只有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经济的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水平稳定和大局稳定这一系列“稳”的目标。

  发展实体经济,让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向实体领域聚集。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让人们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

  发展实体经济,要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收入分配、财政、税收等宏观调控手段,让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促进社会公平。同时,必须改变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以来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为经济发展及时化解风险,遏制、打击投机炒作。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产业出现萎缩不可避免。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老路,必须同步调结构、上水平,加快转型升级,下大力气发展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以提升竞争力,保持实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基础,是真正创造财富的经济形态。我国经济想要稳健发展,就要充分重视实体经济,大力创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制度安排。

  在我国,怎么让企业家们不再成为“弃业家”,让企业的企业家们回归实业?面对欧美债务危机,人们醒悟过来:实业强,则国家强。民间持续强烈的释放空间、回归实业的呼声与最高决策者由此形成了更强的碰撞与共鸣。一场激活实业的变革已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