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辛庄市”以最低成本打造出了一个“微型城市”,有效地凸显着农民们久久盼望的“三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农业产业化,正在颠覆着传统的城市化思维,开辟着新型城市化思维的新边疆。
■ 著名经济学家 经济学研究员
教授 管益忻
河南濮阳县西辛村庄于今年5月8日正式挂牌,成为中国第一个村级市。不少专家说这是“瞎胡闹”,笔者却不以为然。
这个被当事人谓之曰在本质上也就是一个“大型的农村社区”实乃一个最小的市,它是把15个村庄近2万户村民整合到一起建立起来的。在这个无公务员,又无行政机构的“城市”中,学校、医院、宾馆、超市、水电气……城市应有的基础设施同样都拥有,行政关系不变。
毫无疑问,这种“村级市”是农民向往城市、就地城市化的一种重要尝试,是中国新型城市化的一个原创性模式,是市场经济下城镇化东方版本的一个富有原创意义的积极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好得很!
其一,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来,通过城市化这种空间形式来提高自己生活品质的迫切欲望。
其二,它为打破行政体制局限给出了一个微观的样本,尽管它眼下仍维系着原有行政关系。
其三,它适合农民欲望,契合着农民对自身生活方式演进的理想和理念轨迹。
其四,它的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符合初始原生态,一个小产业单元要求,有利于产业发展。
其五,它突破了城镇化之常规,这可视为一种新型的“逆城市化”。
“西辛庄市”以最低成本打造出了一个“微型城市”,有效地凸显着农民们久久盼望的“三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农业产业化,正在颠覆着传统的城市化思维,开辟着新型城市化思维的新边疆。
特别应强调的一点是,“村级市”一建立,便立马改变了这里居民的“身份”,非农化的实现意义特别重大。话说到这里,笔者要提到这样一个值得参酌的事实——高度工业化的日本,农民已减少到只占全部人口的4%了,但住在农村的居民却高达全体国民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