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妮娜
泸州市泸县地处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和原产地纯粮固态发酵优质白酒产业带,是国内著名的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和中国优质白酒产业大县。目前,泸县以借助外力,抗拒风险推动产销一体化,集聚要素,融合发展等巩固酒业支柱,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借助外力 抗拒风险:
推动产销一体化
泸县有酒类企业209户,其中生产性白酒企业147户、窖池13331口,产品以基酒为主,品牌酒约占10%,尚无大型酒类企业,白酒产量占到了全市的1/3、产值约占全市的1/10。2012年1-8月,白酒产值占到全县工业产值的20%,是名副其实的工业支柱产业。但据《2012-2016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咨询报告》显示,到2014年白酒可能出现结构性过剩,部分中小白酒企业将会被整合。泸县居安思危,努力从产业集聚、产业融合、产业延伸方面另辟新径,务求在新一轮竞争中顺利胜出。
立足泸县基酒芳香、醇和、爽口且产量大、质量好的优势,争取一、二线品牌酒企业到泸县自建或联建原酒基地,支持名优酒类企业兼并或控股县内中小酒类企业,积极打造产销一体化的酿酒基地。目前,泸县已成为贵州茅台、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全国名酒企业和枝江酒业、双沟酒业、伊犁特集团等知名酒类企业的原酒供应基地。同时,借助联想集团入主酒类行业,与乾隆醉酒业强强合作,借鉴“板城烧锅”名满天下的成功做法,推出蜀光酒业与联想集团联手,实现联想集团控股蜀光酒业。
集聚要素 融合发展:
推动酒业园区化
结合泸州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的战略目标和打造千亿酒业的战略重点,顺势而为,规划建设“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聚力打造集酒类生产、创意策划、博览会展、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酒业集中区。项目占地面积1万亩,窖池规模10万口,总投资120亿元,计划5年建成。产业园将很好融入酒文化和龙文化,建成后,既是产区,也是景区。目前,“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名称已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产业园已成功引进联想集团、贵州茅台、天津泰达等大型企业投资项目13个,总投资26.8亿元。
泸县地处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和原产地纯粮固态发酵优质白酒产业带,近年借助白酒市场悄然走俏和四川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双重机遇,及时编制《泸县酒类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酒类产业发展的意见》,实行酒业发展目标管理,建立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酒类企业制度,优先保障酒业项目建设用地,优先为68户酒类企业担保贷款4.86亿元,每年安排300万元以上财政资金用于酒业发展奖励,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财政资金用于酒类企业技术改造,倾力打造“中国优质白酒产业大县”。目前,形成了兆雅、福集、云龙等酒业小区,生产性酒类企业已拥有窖池9000口、灌装生产线70条、专业技术人才近2000人。
做优品质 做好品牌: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泸县借助原有的注册商标和销售品牌,实施区域性品牌发展战略,引导企业从原酒生产向瓶装品牌生产转变、从瓶装品牌生产向知名名牌生产转变,鼓励酒类企业通过对酒文化的挖掘和酒类品牌的打造以及泸州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报,不断拓展酒类产品增值空间。培育了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自有、共用白酒品牌(商标),建立品质评定标准,对凡使用这一品牌的企业,酒质必须达标,抱团以高品质赢取白酒消费市场。实施扶优扶强工程,集中扶持或开发中、高端品牌酒,培植自已的酒类大型企业,以龙头带动赢取品牌酒消费市场。目前,已成功培育国号、中华美、中华桥等中国驰名商标和泸池、泸坊等四川省著名商标;现有陈年窖牌酒、五纯坊牌酒、泸池牌酒等7个四川省名牌产品;9户酒类企业获得泸州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资格。
长期以来,泸县借助名酒和传媒,行业互利合作之策,走共赢发展之路,借梯登高,提升酒业知名度,争取市场接受、认可泸县酒,巩固酒业支柱,推动地方经济高位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