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肩负着井下采区变电所安装维护和电气、设备管理重任,工作压力不亚于一线单位;他身处管理岗位,但仍潜心钻研制约矿井发展的机电瓶颈问题;他为人低调,工作却雷厉风行,做事脚踏实地,所分管工作实现连续8年零工伤、零机电责任事故,被誉为井下机电设备的“好管家”。
他,就是安徽淮北矿业“优秀党员”、袁庄矿机电科副科长韩德岭。
实干:业务出绩
1988年煤矿机电专业毕业的韩德岭,23年来,一直战斗在袁庄矿井下机电管理一线,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机电管理经验。
2004年,他从技术员提拔到副科级管理岗位。上任后他发现,在其管辖范围内,普遍劳动纪律松散、设备维护滞后。对此,韩德岭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先礼后兵,对分管的几十名职工上了一节“思想交流课”。随后,一些新规章制度相继出炉,有针对性地突出“四个狠抓”,即狠抓设备检修维护、狠抓劳动纪律、狠抓班组协调、狠抓工作状态。几个“老油条”在韩德岭的“软硬”攻势下终于改变了工作态度。电管队职工毛万春以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今,是科里屈指可数的“机电大拿”,并被提拔为班长。
“人”的问题迎刃而解,“物”的规范管理又在韩德岭脑海中形成。他严格落实机电设备账、卡、物、板、微机“五位一体”设备管理模式,使井下设备管理提升了一大截,形成“一台设备一个档案”的管理格局。同时,在该矿率先推广“三专二闭锁”,即专业变压器、专业线路、专业开关;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双三专”等管理技术,不断改进采区供电设计,实现了主要采区高压供电双回路供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攻坚:技改出彩
“我是搞技术出身,虽然岗位变了,但还割舍不掉这份情感,老想着琢磨点技术革新呢。”韩德岭针对男、女职工长期手工盘绕电缆,不仅吃力、费时,且车间、库房凌乱的情况,他通过苦心钻研,最终让一个可同时缠绕或释放30盘不同型号电缆,缠绕速度、盘数、量数可自由组合,作业效率提高10多倍的“电缆自动缠绕滚组”装置问世。该装置获得淮北矿业2011年度“五小”科技一等奖,并得到推广应用。韩德岭提出的“局部通风设备优化设备办法”大大降低了局部通风掉电故障,获得矿技术革新三等奖。
近年来,由韩德岭挂帅、完成了井下电压由660V升级到1140V及综采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和供电设施安装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有效解决了因矿井生产水平延深、生产用电负荷增大的瓶颈问题,满足了安全生产需要。
节约:管理出效
作为矿井,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管理则是无处不在的效益。韩德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管理出效”的内涵。袁庄矿是个有着5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虽然机电设备更新不少,但仍在“服役”老设备还占相当比例。如何让新、老设备发挥出最大潜能呢?韩德岭实施了“老近、新远”设备优化工程,将老的机电设备用在井下近的地方;新设备则用于井下较远采区。这样一来,容易“生病”的老设备可以方便得到“医治”,而“身体健壮”的新设备可以“定期诊断”,有效避免了“杂乱无章”的设备维护,提高工效,又降低了机电设备故障率。同时,韩德岭建立了继技术、经济、组织为一体井下机电设备管理机制,使井下电气设备从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实现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减少了设备资金浪费。
虽然刚开始个别职工有埋怨,但看见辛苦带来的经济效益,职工更多地是对韩德岭的敬佩。
(陈贤云 张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