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和军
每天超过七八百套服装搭上快运车,只需两三分钟就驶上高速路,快速发往全国各地。两年前,挑战狼服饰公司走出石狮来到南安市金淘镇,在金光工业区投资亿元建起新厂。挑战狼的“出走”源自两层因素:泉三高速公路与沈海高速公路复线互通出口设在金淘,将山区小镇与沿海无缝衔接;同时,金淘镇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金光工业园区,为接纳企业转移搭建空间。
“网络品牌初步成功,企业已经尝到土地和劳动力低成本的甜头,更坚定了下阶段启动相关项目的信心。”挑战狼服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项目将尽快启动二期、三期建设。这只是泉州市域内产业从沿海向山区转移的一个样本。业界普遍认为,日前泉州市发布的有关扶持产业转移的通知,将助推新的一波产业转移热潮。
10多个大项目可获扶持
据泉州晚报报道,转入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的企业,头三年县级税收可享30%至100%减免;除了税收优惠,还能享受到土地、金融等诸多方面的实惠。泉州市府办最近发出《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推进产业转移扶持政策的通知》,明确从2012年到2014年的三年内,对相关转移产业给予资金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引起企业界欢迎与热议。
“政策更多的是引导效应,期待优惠条款落到实处。”泉州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林秘书长说,随着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产业转移势在必行。
其实,早在年初的1月29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的若干意见》就首度发出信号,从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支持沿海产业项目向山区县转移。
不少企业早已闻风而动。厨卫龙头企业九牧集团就是敏锐的“先行者”。今年2月28日,在高岭土资源丰富的永春县介福乡,九牧厨卫陶瓷科技产业园奠基仪式隆重举行,该产业园规划面积200亩,分四期五年建成,一二期项目投资将达5亿元。这一次,九牧为何选择永春?在前不久深圳民企产业项目对接签约仪式上,九牧厨卫集团副董事长林四南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永春的陶瓷原料资源优势与九牧的产业优势在上下游形成价值链的优化组合,能进一步提高产能;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马桶等大件产品综合物流成本的考虑,因为高速公路通车让永春将沿海与内地无缝串联。
“按照相关规定,扶持时限从今年1月1日起计算。”泉州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摸底,截至目前有10多个大型项目属于产业转移扶持范围,主要还是轻纺鞋服、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其中就包括九牧集团赴永春投资的两个大项目,这些项目均将获得土地、财税、金融等各方面的优惠。
协会尝试领衔雁阵转移
新的一波产业转移可谓暗潮涌动。记者从业界获悉,就在上个月,泉州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已经组团赴永春考察两次。据介绍,考察主要是与永春方面探讨共同规划投资工业园区,计划从上游的钢材原料市场到下游的机械产品交易城,打造整个产业链。
根据此次出台的扶持产业转移政策,鼓励沿海县(市、区)自行确定与山区县的结对合作方式和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可由结对合作各方共同出资设立产业转移园区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动产业转移园区规划、投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由结对合作各方具体商定园区合作期限、合作模式、出资比例、利益分享等事项。“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据介绍,泉州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或将牵头组建投资公司,参与永春的机械产业园开发建设。
引导行业协会带动部分企业内迁山区县,已经成为决策部门的共识。相关部门也在酝酿引导食品行业协会等多个传统行业协会,领衔产业雁阵式向永春等山区县“集体转移”。
珠三角经验带来启发
显然,珠三角地区产业向两翼和粤北转移、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经验,给产业转移提供颇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土地指标趋近很快就显现出来。”“好的项目沿海不愿放手,不太好的项目山区县不受欢迎,项目品质成为关键。”在走访中,相关专家以从2005年开始启动的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为例,表示产业转移问题也不少,给泉州产业转移带来诸多启示。
根据相关部门的摸底,从目前来看,安溪、永春、德化三个县在土地储备方面已经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对产业转移也表现出异常的热情。近年来,在强有力的招商引资战略指导下,三个山区县在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方面已经具备相当的产业承接能力。据介绍,在永春,除已经初具规模的南区轻纺园外,还有特色食品加工园、轻工机械制造园已经启动建设与招商。承接九牧厨卫陶瓷科技项目的永春介福乡,则与苏坑镇联手打造陶瓷工业园。
“关键还是在于做好财税优惠、土地利用、政府服务等方面的文章。”泉州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坦言,产业转移还在处于摸索起步阶段,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