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湖镇崇蛇民俗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在崇拜蛇神的文化圈中,樟湖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完整、古朴、原始的闽蛇崇拜民俗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崇蛇文化,堪称是独一无二的民俗活化石。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闽,东南越,蛇种。”早在秦汉时期,先民们都以蛇为祖先图腾加以崇拜。樟湖崇蛇缘于蛇神连公的传说。相传连公原为蟒蛇精,来自闽江下游古田“纸钱岭”。明永乐十三年十月十四日夜,赵天师收复白马精经过樟湖,连公现出原形,赵欲斩之,民众齐声道:连公青龙,善!善!遂不加害。故此,人们亦称蛇精为“连公”,并建庙祭祀,称此庙为“蛇王庙”。
以蛇王庙为载体,樟湖人每年都要举行春秋两祭的“游蛇灯”和“赛蛇神”活动。游蛇灯在每年正月初六至廿一元宵前后举行,按姓氏轮流,每姓一晚,每户一板,游蛇灯的阵势庞大,颇为壮观。赛蛇神在每年农历初七举行,它是樟湖地区独特的崇蛇民俗。明代文学家谢肇《长溪琐语》记载:“(福州)水口以上有地名朱船板(即樟湖坂),今福州方言仍称为朱船板,有蛇王庙,庙内有蛇数百,夏秋之间赛神一次,蛇之大者或缠人腰人头,出赛。”这一祭蛇民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樟湖善男信女对蛇虔诚敬拜,祈求蛇神保社稷安宁,消灾祛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信徒水陆平安。随着时代的进步,尽管现代文明为千年古镇注入几多活力,尽管进入21世纪樟湖人全身心投入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大潮之中,但“闽蛇崇拜”民俗仍在樟湖地区表现的最为典型,最为完整。这不仅给后人进一步探明和研究崇蛇内涵、来源、传承历史等留下了重要资料,同时也为旅游开发留下了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