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庆林
近年来,国家从全球战略大局出发,结合我国实际,适时提出了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围绕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又提出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于2月25日又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7月20日批复了《广东海洋经济实验区发展规划》,形成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明确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任务,必将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批准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从2009年开始,先后举办了两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各市积极跟进,分别举办了首届半岛市长论坛、潍坊(海大)蓝色经济发展论坛、烟台蓝色经济论坛、日照蓝色经济发展论坛,对宣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积极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浙江、广东两大海洋经济区的批准实施,也对我省实施半岛蓝色经济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
一、发展海洋经济,浙江行动快
2011年2月25日国务院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后,浙江省政府即联合国家海洋局,确定了在浙江宁波举办中国首个海洋经济投资类展会——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10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11月10日至12日,在宁波成功举办。
海洽会以“ 科学利用蓝色国土、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为主题,主要特点:一是规模较大。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亚洲、欧洲和美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嘉宾和客商参会,近3万人参展参会;二是层次高端。国内高层领导和外国使领馆及境内外大企业集团领导参会。三是亮点突出。展示了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四是成效突出。洽谈会成功签约了106个海洋经济大项目,总投资额达3600亿元,其中100亿元投资额以上的项目12个;吸引了长三角20多家高校3500多名涉海人才进场应聘,达成1200多人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
海洽会的举办,为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赢得了先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除在会上签约的项目外,一些市县还签约了73个海洋经济项目,投资额达291亿元。同时,宣传了浙江的海洋经济,扩大了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一次名利双收的盛会。
二、国际进口产品,江苏抓得准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以及我国长期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发展路子,形成了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为此,江苏省围绕“ 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工作重点,紧跟并积极实施国家扩大出口战略,江苏省政府联合中国贸促会于2012年3月29日至31日在昆山创造性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产品博览会。
展会定位:“办在江苏,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展会特点:“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展会面积规模大。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677家企业参展。二是参展对象范围广。参展企业遍及世界六大洲。亚洲地区企业占53%,欧洲地区企业占28%,美洲地区企业占14%,大洋洲和非洲地区企业约占5%,21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展,堪称一次全球进口产品的交易盛会。三是参展产品技术新。展会定位高端化展品,一大批新技术和新产品集中亮相。其中包括国内急需引进的高新技术产品,如高端机械装备、IT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新能源、环保、新材料等行业。四是展会期间活动多。有信息交流、合作洽谈、政策研讨等。如亚太商会大会,扩大进口与贸易平衡发展论坛,中外商会合作对接会,系列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采购信息发布会等。五是专业观众覆盖广。有23个省区市的3.5万名采购商参会,85%参会企业有明确的洽谈采购意向。
这个展会的举办也扩大了江苏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江苏形成一个我国唯一的国际产品进口的重要窗口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有效大平台。
三、大型经贸活动,宣传力度大
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浙江宁波)和首届中国进口产品博览会(江苏昆山),国家和本省主流媒体都进行了全面、系统、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度宣传报道,为大型经贸活动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在昆山举办的首届中国进口产品博览会,除了本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外,他们投大资金在3月28日《人民日报》做了四个专版的特刊宣传,为博览会造势。
2010年9月16日,江苏台湾周暨2010(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开幕,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江苏省委书记、人大主任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国台办主任王毅,商务部长陈铭德,台北世贸中心董事长王志刚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仅江苏平面媒体《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杨子晚报》、《南京晨报》等都在头版和其他重要版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并在活动周的前期、中间和后期都进行了多版面、大篇幅的系列报道,使活动产生了轰动效应和长远影响。
四、江浙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建议
江苏、浙江成功举办以上大型经贸活动的做法、效果和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维方式,学什么也就有了答案。即“创新思维、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强化宣传”。别人想不到的项目,他们先于别人想到了;别人抓不住的机会,他们把握住了;别人没有干的事,他们先人一步实现了创新发展;别人宣传用十分力,他们达到了十二分。
为此,我们借鉴江浙的做法,扬长避短,积极开拓,力争赶上江浙的步伐:
1、抓紧策划在青岛举办“中国蓝色经济博览会”(或中国海洋科技博览会),以推动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国家级国际性的展览会和经贸活动是衡量一个地方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城市的符号和眼睛。我省应以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基础,以博览会为载体,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促进区域战略的实施。为此,早在2010年7月,省贸促会曾在调研的基础上策划了“中国蓝色经济博览会”,王仁元常务副省长批示:“建议很好,请蓝办研处。”省贸促会与蓝办和青岛沟通后也得到充分肯定,因省贸促会力量所限一直未成。2011年此事又引起中国贸促会高度重视,并来我省调研后提出了举办“中国海洋科技博览会”的设想。
我们认为,目前,我省还没有像“博鳌论坛”、“厦门投洽会”和“南宁东盟博览会”类似的国家级、国际化程度高的大型交流合作平台,而我省海岸线和海域面积居全国第二,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海洋产业优势突出,举办蓝色经济(海洋经济)博览会条件优越,应抢抓机遇,尽早决策。
2、探讨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构建区域性国际投资交流合作平台,以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推进该区的建设与发展。
3、主要领导推动。大型经贸活动的成功举办,一般都有高层主要领导推动,如博鳌论坛是胡锦涛总书记支持的,南宁东盟博览会是温家宝总理倡议和推动的,厦门投洽会是吴仪副总理任商务部长时亲自抓的,其间8次出席厦门投洽会。因此,我省要创办国家级、国际性的大型经贸活动应由主要领导决策、推动,由省直有关部门和地市落实。
(作者系山东省贸促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