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和谐商会的建设,才能进一步加强商会的自身建设,使之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这也完全适用于我们商会的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断地加强商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建设和谐商会。只有通过和谐商会的建设,才能进一步加强商会的自身建设,使之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设和谐商会,就是要实行大团结、大联合,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赞成国家统一的非公经济人士团结、联合到商会组织中来,商会则为他们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创造条件,为他们参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提供服务。
建设和谐商会,就是要在商会的日常工作中处处体现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形成商会自身特点。要在商会工作中不断强化民主意识、公平意识、诚信意识、有序意识、和谐创业意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等,建立起有正义感的商会、遵纪守法的商会、充满活力的商会、有创新精神的商会和团结互助的商会。
建设和谐商会,就是要牢固确立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宗旨观。和谐商会对服务意识要求更高了,对服务形式要求更多了,对服务内容要求更新了,对服务范围要求更广了,商会要适应广大会员在服务方面不断提升的需求。
建设和谐商会,就是要不断强化商会及非公企业会员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不断回馈和贡献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先富起来的人或者说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许多非公经济人士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商会要为他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创造机遇,为他们奉献爱心建立通畅的渠道。
构建和谐商会,就是要不断加强商会会员之间的沟通,增进商会内部的团结与友谊。只有商会内部不断加强团结,才能进一步增强商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商会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同时给商会广大会员带来无限商机,这是商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思路,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再到和谐社会,都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同建造一座宏伟大厦一样,需要三个支撑点把所有工程结构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和谐的经济关系、和谐的政治制度、和谐的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对地方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全社会成员及各界别、各阶层的考验。而构建和谐商会一定成度上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商会作为新形势下的新型社会组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商会,为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实践证明,只有构建和谐商会,才能给广大会员带来无限商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摘自北京市福建企业总商会会刊《北京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