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师傅,糟了糟了,还差20多件活儿在这个节骨眼上粗镗刀打坏了,快去帮我看看!”2月21日凌晨一点,在东风德纳车桥十堰部件厂三车间后底板重型1线上,操作工甘期国心急火燎地找到车间调整工顾善静说道,满脸露出焦虑的神态。
该生产线线长工序多,一道工序“卡壳”,全班都得连班了。小顾心里很清楚这个理儿,就赶紧随甘期国来到90序加工中心。走近一看,以专啃硬骨头著称的顾善静也傻眼了,粗镗刀刀头打得面目全非,刀片也无踪影了。“这把刀报废了,你马上去库房领一把新刀杆装上就行了。”小顾边交待甘期国边拿起扳手卸刀杆。“顾师傅,我去库房看过了,库管员说新刀杆还没有采购回来呢。”甘期国无奈地答道。
有没有代用刀杆呢?小顾和甘期国就到车间质量员那里一起查阅工艺文件,待查清刀杆规格后,他们一起来到工具总库寻找代用刀杆。经过一番搜寻,发现新刀杆不是粗了就是细了,根本不匹配。正当他俩忙得一头汗水,却一筹莫展时,突然,小顾脑海里闪出一个念头:“对了,我把旧刀杆拿到机加班去改改兴许能用!”
小顾几年前在机加班干过,操作起车床铣床更是轻车熟路。在线切割师傅的帮助下,他们首先把损坏的刀头部分切掉,然后进行热处理,自己上铣床将刀杆铣出刀槽,在刀头部分进行了钻孔攻丝后,一把自制刀杆就这样“诞生”了。自制刀杆拿到现场一试用,刀片差一点点儿装不上,小顾用卡尺仔细测量好尺寸后,用锉刀边修磨边配装。经过十几分钟“捣鼓”,自制刀杆终于安装调试成功。当班检查员担心加工的零件不合格,就亲自拿起量具连续检验了5件,结果全部符合质量要求,才满意地走了。
第二天,当车间员工了解到夜班的情况后,纷纷问起小顾的发明是咋样想出来的,小顾“嘿嘿”一笑,很平淡地说:“修旧利废是咱部件人的优良传统,我只是动了一点儿脑筋而已,只要有心,你们都能做到!”
(艾保国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