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得胜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因素,科学合理预测安全隐患,及时调整思路,对症下药。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物与安全的关系变化更具复杂化,隐患也像“瘟疫”一样随时滋生。如何才能准确预测各种安全隐患,做到心知肚明,最大限度地做到隐患超前预测呢?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履行其责”。
管理应从人情化入手,多给一点关爱。有句话说得好,近水识鱼性,近山知鸟音。因此,在上班时,时刻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变化,发现精神萎靡不振或者有情绪的员工,管理人员及时进行了解和沟通。要是谁家出现突发事件,应送去温暖和关爱,以情感人,想他们之所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用诚挚的心关爱他们,感召他们,让其真切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后顾之忧,轻装上岗;对休假后重新上班的员工也要及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理念学习,收拢思想,平复心态,从“外界”回归“本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设备检修应具有超前意识,确保设备“堵塞”早点“疏通”。针对井下机电设备容易受潮气或者腐蚀影响,容易出现“隐形”安全隐患,更应加强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绝缘设备和接地线,看是否完好无损。对设备的易损部件,应勤检查、勤更换,严防机电设备失爆现象出现。井下机电系统是一个环环相扣复杂工程,哪个线路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我们应该提前消除“暗伤”,才能堵塞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现场检查定型化,责任追究要细化。现场管理的最大“顽症”,就是现场检查不明确、不细化,没有划分每班跟班领导所走路线责任范围。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造成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现象。因此,对于井下的跟班领导干部,要划分所走路线的责任区,表明所查位置,签字画押,采取谁经过的路线出现问题谁就负责,谁就承担相应的责任。针对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采掘头面,应设立“双盯”制度,就是安监科和区队跟班人员紧跟现场不放松,采取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联动”机制,预防弄虚作假现场,加固安全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