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虞文品的“兴乐帝国”梦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引言:在别人忙于投资地产、放高利贷“赚大钱”时,他咬定电线电缆主业不放松;在用地紧张、产能受限之时,他大搞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成为行业“亩产英雄”;在向浙江代省长汇报工作时,他的实业报国理想深深打动了省长……所有这些,都缘于——

  □特约记者 卢书友 本报记者 何沙洲

  

  2011年10月26日,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夏宝龙在温州指导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主持召开地方官员座谈会,邀请三家企业代表参加,兴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虞文品是其中之一。夏宝龙与虞文品亲切交谈了好几分钟,对他的壮大总部经济建议很感兴趣,风趣地说:“虞文品,我记住你的名字了。”一个温州企业家的发言能让省长“动容”,足见虞文品的不同一般。

  其实,有胆量在省长面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虞文品确实有足够的底气和豪气。因为在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兴乐是屈指可数的龙头之一,在浙江省,兴乐更是电线电缆行业最大的企业。在全国工商联新近推出的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兴乐集团排名229位。在浙江百强企业和纳税百强中,兴乐集团同样以靠前的位置而名列金榜。“兴乐”能有今天这样的江湖地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很显然,它的掌舵人——虞文品居功至伟。

  

  不建“房”,不炒“钱”

  

  今年9月以来,温州出现一股民企老板“跑路”风,疯传有几十个企业老板脚底抹油——溜了。因“跑路”的太多、太集中,而且连中国最大的眼镜企业老板也“跑”了,温州一夜之间成了全国、全世界的关注焦点。海内外媒体趋之若鹜,争相探寻这股“逆流”背后的秘密。让人想不到的是,像《羊城晚报》、《新京报》、《东方早报》、《浙江日报》、网易等知名媒体相继造访兴乐。问及原因,记者们不约而同:是市里某某领导推荐的,听说兴乐集团只做实业,坚守主业,走科学发展之路,取得了可喜成绩。那半个月,兴乐在“不经意间”被政府官员和记者们视为一个“走正道”的“典型”。虞文品也成了忙人、“红人”,几乎每天都有记者电话打来要采访他。

  “房地产我们从不介入,因为不是我们的专业。”在回答记者“兴乐有没有炒房”时,虞文品微微一笑,自信地答复。“人家做太阳能我们为什么非要做电池板,我们可以做太阳能配套电缆啊?别人做风能,我们可以做风能配套电缆啊——这是我们的专业,做起来‘有底’。”说起办企业,虞文品有自己的“一套”,“实业是经济的脊梁,没有实体经济,一切都是建立在泡沫之上。”对于温州民间借贷的“疯狂”,虞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我们不缺钱,对赚那种钱我不感兴趣。那些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陷阱。”有记者说,与虞文品交流,虞反应敏捷,41岁的他常常会抛出几句精炼而又惊人的话语。国企干部出身的他阅历丰富、视野开阔。不去炒房、不当“老高”,现在看来他真是“神算”。

  

  转型升级,争做“亩产英雄”

  

  兴乐集团总部并不在温州市区,而是在一个小镇上,一个中外驰名的“中国电器城”——乐清市下边的柳市镇。与早早成名的正泰、德力西等同镇企业相比,产值近100亿的兴乐集团总部看上去有些“寒酸”甚至“窝囊”:地处乡下,不靠主干道,占地仅有8亩,连个像样的行政大楼也没有。但是包括虞文品在内的集团总裁班子和党委、工会、团委、人武部等“头头脑脑”全在里面办公,遍布全国的各大子公司都在这里接受统一的管理。这8亩厂区内并不是没有一处“好房子”,那幢七层高的现代化职工公寓楼里面,图书室、健身房、排练室等一应俱全。

  厂区小、位置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突出重围,找到自己的“蓝海”?虞文品经过深思熟虑,打出两套组合拳:一是持续实施“零土地技改”,二是产业基地西移!

  为克服土地要素制约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困难,兴乐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因地制宜转型升级,走节能降耗、科学发展之路。在不增加土地情况下集团抓技改不放松,抓集约发展不放松,实行“零土地”技改。近3年来,集团包括下属浙江丽水、安徽黄山、江西赣州各子公司,共投入2亿多元的技改资金,淘汰落后产能,引进环保、节能、高效的各类设备250多台套,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用人和能耗却在减少。仅在丽水松阳的浙江兴乐电线电缆制造公司产,能就增加了一倍多。黄山兴乐铜业“煤改气”工程,经过大半年的奋战终于一炮打响,生产效率提高了近3倍。年节约用煤量可达8000多吨。原本生产中依靠人力投铜改为如今自动化投铜,效率提升10倍还多。在集团总部,经过大力开展“五小创新”和巨资改造升级,竟取得亩产6000万元产值的好成绩,成为电缆行业的“亩产英雄”。

  兴乐集团大力转型升级并喜结硕果,引来政府官员的关注。今年8月,浙江省政协主席乔传秀在视察丽水兴乐公司时,赞扬兴乐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勉励虞文品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政策要求结合起来,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进步。

  

  产业西移,打造“兴乐帝国”

  

  兴乐集团转型升级的另一“杀手锏”是:把制造基地西移内地,构筑自有产业链。目前在全国已建立25个制造基地,协作企业300多家。其中全资子公司就有多家。早在2003年,兴乐集团主动出击,兼并了安徽黄山铜材总厂,全资组建新的黄山兴乐铜业有限公司。这一举措,从原材料供应上根本性地解决了电缆所需铜材和电工铜杆、漆包线等产品的冶炼、制造瓶颈,为兴乐集团为做大做强电缆主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满足了兴乐集团需求的同时,又减少了铜价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压力。2006年,黄山兴乐铜业公司跻身安徽民企百强榜单,排在第16位;2009年度一举冲入“安徽民企10强”!今年4月,黄山兴乐铜业以2010年度黄山区“工业企业经营目标一等奖”和“纳税贡献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蝉联“明星企业”称号。

  黄山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适宜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兴乐集团发展,也促使虞文品决定在这里寻常更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多次考察洽谈,兴乐集团再次与黄山市达成合作。今年1月11日,由兴乐集团投资25亿元、占地1000亩的电缆产业园项目,在黄山九龙低碳经济园盛大开工。受黄山市主要领导委托,两位副市长参加了开工典礼。

  据悉,黄山兴乐电缆工业园秉承低碳环保的生态理念,总建设周期为5年,一期项目占地600亩,投资15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1000亩,100亿,规模何等宏大!效益何等诱人!黄山兴乐电缆产业园的横空出世,无疑给虞文品打造电缆业“兴乐帝国”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兴乐企业文化●

  

  兴乐集团创立自1985年,一直秉承“诚信立道”的发展宗旨,兴乐也将诚信蕴涵于底蕴深厚的品牌文化之中。在创立之初,兴乐就将品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在“兴”、“新”、“信”、“馨”、“行”五个方面:“兴”即兴业之道,以诚为本;“新”即新举之创,以智为源;“信”即信誉之立,以义为魂;“馨”即馨和之举,以仁为怀;“行”即行成之因,以德为基。

  这五方面的文化诉求表达了兴乐“兴业、创新、诚信、和谐、卓越”企业发展愿景;诠释了兴乐“崇尚道义,诚信经营,自主创新,构筑和谐,互利共赢”的品牌塑造要诀。

  以树行业“标杆”为发展己任,以创民族品牌为不孜追求,以回报社会为办企宗旨,在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兴乐依然以蓬勃之势在电缆领域矗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