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0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昔日“农民工” 今提副矿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皖北煤电钱营孜矿热议“吴中米”现象

  “发明大王”——吴中米被集团公司任命为朱集西矿副矿长。完成由一名“农民工”向煤矿高管的华丽转身,他用了25年:在煤矿当农民工10年,一线当基层管理人员10年,当“发明家区长”5年。

  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工”,通过个人努力和组织培养,最终走上副矿长的岗位,一石激起千层浪!日前,笔者走进矿区,和不同层级的煤炭从业者,聊一聊他们眼中的“农民工”副矿长。

  

  “努力工作成就未来”

  

  孙传锦是一名大学生,毕业十多年,都在生产一线工作,已从实习生成长为开拓事业部的技术主管。吴中米曾是他的“老领导”,谈到自己昔日的创新导师,他是一脸的敬佩。

  “吴老师虽然只是初中毕业,可他在一线积累的经验比一名教授多得多。各级科技奖得了几十次,矿上的大学生,有几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说起吴中米,孙传锦很是佩服:“他经常让我们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他的几十项小发明,有4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就是他日积月累的结果。”

  “他曾是一名农民工,你从心里是不是曾看不上他?”笔者对大学生拜“大老粗”为老师,表示了疑问。

  “我一开始也怀疑过他的能力,心里也不服气过,但不服不成。”孙传锦一脸认真地说,“煤矿生产是实施性很强的工作,吴老师在煤矿干了20多年,他始终带着思考在工作。已将管理提升到很高的境界。经他优化的系统能进尺翻番。咱不服气不行啊!他是用自己的行动,在我心中树起了威信。”

  “一个农民工被提拔为副矿长,你怎么看?”

  “是金子总会发光。”孙传锦说,“和吴老师一起工作两年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相信自己努力。他一个农民工在矿上工作,有什么背景?努力工作有了突出的成绩,就有了事业。在淡定中持续努力,我坚信这一点。”

  

  “他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他很能吃苦,我们队刚组建时,新工人特别多。一个班进不了多少尺,他就在迎头带干,一干就是8、9个小时,汗比员工出得都多。”开拓一队队长李玉华说,“吴部长被提拔了,走上更高的管理岗位,他的劳动本色不会丢,吃苦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和大学毕业生相比,你认为吴中米身上有什么优点?”

  “我在3个矿工作过,认识的中层管理人员很多。吴部长可不是‘大老粗’型,更像是个学者型的管理干部。他不喜欢搞花拳绣褪,他的管理办法很实用,提效很快。”在李玉华眼中,“他从不计较面子,我有时为了工作和他争论得脸红老没事,他不往心里去,很有肚量。”

  “一个农民工被提拔为副矿长,你有什么想法呢?”笔者又问了一遍刚才提过的问题,试着想找到一个新答案。

  “我曾是一名农民工,吴部长也是我学习的榜样。”作为矿劳模,李玉华曾代表优秀班队长到日本学习过,他告诉笔者:“在煤矿要用成绩说话,吴部长在开拓当管理人中的18年,他管理的队伍没有发生一起重伤以上事故。他本人多次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矿劳动模范。吴部长抓每件工作很细心,他在现场发现有隐患,不处置好绝不会上井。这样的人走上领导岗位,矿井会更平安,对矿工来说也是福气。”

  

  “愿多出现几个吴中米”

  

  钱营孜煤矿党委书记蔡兆林是从采煤工走上领导岗位的,不但当集团公司安监局长,还曾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谈到吴中米的成才,他对“吴中米现象”的分析更是高屋建瓴。

  “现在煤矿生产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专才肯定走不远。”蔡兆林细细道来为笔者解惑,“吴中米虽然没有经过大学院校的系统学习,但他的智商情商都很高。他的十几项发明,是系统解决了开拓生产问题。他带着一创新型团队,不是单打独斗。他文质彬彬的,在单位里威信很高。这说明一个问题,他的能力是超级强的,他拥有核心竞争力。当副矿长后,也一定会是很优秀的领导者。”

  “吴中米是一位理想境界里的好干部。我常说,矿上要多出几个吴中米就好了。”矿长陈鹏是科班出身的矿山领军人,他说:“吴中米吃什么苦时都毫无怨言。有的工作没安排,他已经超前干好了。创新成果这么多,尾巴从不翘。我相信,在矿区像这样的人很多,只是没有被发现,没有舞台给他们施展才华。我们要打着灯笼仔细找,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吴中米式’人才脱颖而出。”

  钱营孜矿是投产不到两年的一座现代化矿井,一名“农民工”出身的中层管理者,在高产高效管理新模式下,被提拔任用为副矿长,这也证明该矿“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风气,会为许多有能力没“学历”的英才打开上升通道,营造出人心思进的大环境。(李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