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正急。日前,一场“决战60天,实现安全年”年终决战正在山东兖矿集团济三矿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井下一线到地面后勤,从区队班组到岗位职工,广大干部职工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奋战的姿态在寒冷的冬季里燃烧,全民齐动员,合力保决战的浓厚氛围扑面而来。
跨越,断层前的奋战
“5309工作面,进入断层的第3天,采空区涌水量150m3/h,断层坡度17度……”刚下夜班,综采二队生产一班班长齐义光,在工作日志上详细地记录着现场每一个细节。
11月中旬,5309工作面进入了断层区,矸石厚度达3m以上,是典型的底板岩石。而此时,工作面上瓦斯浓度出现异常,不能打眼放炮,齐义光接到了“强制调顶,提刀”的方案。现场,所有人都紧张仔细地操作着。齐义光和煤机司机小翟控制着前滚筒的高度,使后滚筒可以按角度落刀,支架班长许芝玉和小王跟着前滚筒,在溜槽推出后停机,并超前拉起液压支架。由于断层坡度达到了17度,顶板随时都有因冒顶而掉落的矸石,跟班副区长王中防钻到支架里,亲自操作着煤机,密切注意着顶板变化。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保证质量,每当一排支架顶到帮,到位时,工作面上其他工种的工友都会不计个人得失,加入到架前的清理工作中来。
“越是困难越能考验我们,跨越断层,看我们的!”面对困难,齐义光和他的工友们眼中有着坚定,必胜的信念溢于言表。
“蚂蚁搬家”备来年
“王永勃,带几个人到前面去卧底,要在架子放到之前完成进度!其他人按原计划放架!”123下03工作面上,班长董飞安排着当班的工作。话音刚落,班组成员便3个一伙,2个一组的“忙活”开了。
123下03工作面,是矿井2012年主采面,预计可采煤储量达413万吨,是矿井为数不多的优质厚煤层之一,担负前期安装准备工作的主力队伍是综机工区。
由于受到123下05工作面硐压的影响,通往123下03的巷道严重变形,不止个别地段顶板出现下沉,而且“地鼓”现象导致运输车辆无法进入。为了在预定时间内将所有皮带及设备运输安装到位,综机工区抽调大量人员对巷道进行“卧底”、平路,使运输车辆能顺利进入顺槽。
“由于地鼓现象严重,卧底和支架安装都是同时进行的。距离工作面还有300米的积水区,运输车过不去,所有设备,都是靠大家肩扛手抬,像蚂蚁搬家一样运进来的。” 区长张辉用“蚂蚁搬家”对特殊情况下干部职工合力攻坚的精神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兄弟们,上个班的进度是100米,有没有信心超过他们?”
“有!”
在现场,董飞对前一班的挑战,激起了全班的齐心响应。现场卧底的铁锹声、敲击声顿时响成一片……
装运,寒冬里的坚守
“火车马上进站,大家准备!” 装车班班长徐冰向正在清理火车轨道旁积煤的职工喊道。
11月21日,中午11时30分,641批高边车缓缓驶进济三矿装车站。
“我们8个人分成两组,一组修5股道车皮,另一组修6股道车皮。务必在1个半小时内修完。”听完班长徐冰的安排,大伙放下除煤的铁锨,背上木楔、铁丝、大锤等工具奔向刚刚停稳的火车。
寒风中,中午的气温也骤降到了零度左右,车帮、接口处都有浮煤冻结着,大伙仔细地用大锤将浮煤震落。清车工董洪亮、许广亮把车皮内遗留的重达几十公斤的大石块、草栅子先铲到车外,再用扫帚扫车里的碎石子和尘土。曹文霞、陈爱喜扛着近30斤的8号铁丝,在每个接口处插牢、绑紧、然后给车箱放气。
“这列车共52节车箱,每节平均要绑20个铁丝扣,全靠女工们那双灵巧的手。”装车队队长乔元明佩服地说。
13时30分,车厢修理完毕,开始装车。集控室内,装车员张宝熟练的按下按钮,装车溜槽的煤流如潮水般涌向车皮。他目不转睛地看着装车溜槽,同时观察着磅秤上车皮装煤吨数。“60吨,刚刚好!”计量员吴爱云在溜槽抬起的同时喊到。
16时40分,装车完毕。不远处,火车押送队员们已经整装待发了……
(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