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丽
冬日威严,寒意渐浓。11月22日,山东肥矿集团曹庄煤矿掘进二区“读书交流会”上却涌动着一股暖流,职工们的热烈讨论声和喝彩声传递着强烈的生机和活力,这是该矿开展的“‘十个一’读书交流活动”的一个片段,也是该矿如火如荼开展的“书香曹矿”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曹庄矿始终致力于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坚持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打开发展总阀门的“金钥匙”,他们积极引导职工“爱读书、读好书”,在全矿大力开展了“书香曹矿”读书活动,为一大批勤思考、善学习的职工施展才能创造了条件。
淡淡书香“诱”人心
11月23日,刚下班的采二区职工杨亮像往常一样来到区队读书屋看会书,他告诉笔者:“这两年习惯了,不来看看像是有什么大事被自己忽略了似的。”在曹庄矿,像杨亮这样,利用业余时间忙着充电的可不少。
每年该矿用于职工教育的投入达7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260平方米的集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职工书屋,配置图书12万册,报刊2000多份,并把每周五定为集中学习日,进行学习、交流、探讨。
为优化读书环境,该矿依托职工书屋这一主要载体,在全矿各单位相继成立了36个员工读书沙龙,向下延伸出120个读书兴趣小组。向全矿5000余名员工赠送了《关键在于落实》、《细节决定成败》等图书。同时,在全矿广泛开展了以“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体会,开一次读书交流会”为主题的“十个一”读书交流活动。组织举办大众读书活动,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技术素质,掀起了广泛读书的热潮,打出了“书香曹矿”的品牌。
“职工们读书热情很高,我们平均每天要接待近百名读者,借出60多本书。”图书管理员于丽君告诉笔者,“今年以来,职工们暂存在我们这儿的读书心得就有700余篇,有30万多字。”
勤于读书“富”头脑
“经常性地充电学习,是我克服难题干好工作的唯一窍门。”该矿洗煤厂岗位技术能手丁发亮如是说。
近年来,随着煤炭高科技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大量运用,企业对职工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积极引导职工多读书、勤学习,争当一名新时代的“读书郎”,从而有效地提升队伍素质,也是该矿开展“书香曹矿”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
为推动读书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该矿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读书活动小组,制定了读书考核标准,完善了学习制度,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与座谈交流相结合、个人心得体会与集体讨论交流相结合、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了学习有组织、交流有渠道、运用有空间、考核有制度、表彰有先进的读书学习机制。 同时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选方式,指导职工读书。
自“书香曹矿”开展以来,已有60名职工被评为“十佳读书标兵”。 500余名职工参加成人大专、本科考试,762名职工参加大中专函授学习,队伍素质整体推进。
学以致用“鼓”腰包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要活得有价值就要不停地汲取营养,为自己补充知识能量。”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区队管理干部的该矿通风区副区长宋刚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书香曹矿”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该矿成就了一批科技创新能手,实施的国内首例“充填综合开采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改进的“水仓自动清挖系统”大大缩短了水仓的清挖周期,平均每天可以压滤煤泥120车,创造经济效益6万余元;《近距离煤层采动破坏线状突水封堵》、《地面钻孔的井下封堵》、《深部高压防水闸门安全可靠性评价》等科研成果,为矿创造直接效益400余万元。涌现出了双尾道岔研制者董彬、井底车场架空线自动停送电装置发明者杨英达等一大批青年技术人才。
“书香曹矿”读书活动在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也切切实实让职工尝到了甜头。在今年“金牌工人”科技创新表彰大会上,全矿各基层单位涌现出的10名优秀员工披红戴花喜获 “36克纯金金牌”一枚,同时享受为期1年的“金牌工人”荣誉津贴,矿上还拿出50余万元重奖在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并对评选出的“首席技师”、“首席工人”每月给予技术津贴奖励;有20余名技术人才走上管理岗位。
该矿党委书记张景堂谈起读书活动取得的效果时,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天下好话书说尽,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就是要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职工的文化素质,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让职工在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物质利益同时,在精神上也有更高的追求。让读书成为职工一种爱好与习惯,让书香始终飘荡在曹庄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