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推动着开拓者前进的步伐;
一份责任,支撑起矿井安全的晴空;
一点关爱,让矿工心手相连,守望相助。
作为承担着全矿井井下工作面安装撤除工作,仅有106人的山东兖矿集团济三矿安维中心,是一支当之无愧的纪律铁师。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现代煤矿工人的风采,铺就矿井走向辉煌的坦途。
“拼命三郎”杨传久
高高瘦瘦,说话有些腼腆,初见杨传久的人,都不相信他就是负责整个井下安装撤除工作的技术主管。正是这个带着书生气,刚过而立之年的年青人,带出了一支技术、质量双过硬的铁军。
2010年1月21日,5310辅顺积水严重,排水泵和备用水泵正常转换后,泵却无法正常排水,水面正不断上升,巷道面临被淹的危险!此时,一秒钟的耽搁,都会给矿井带来不可估计的后果。杨传久毫不犹豫纵身跳入冰冷的水中,水面已齐脖颈。他猛扎入水底,费力摸出水泵底阀,然后拼尽全力将底阀托起,判断出是底阀密封损坏,他又迅速在水中摸索着做出简易密封胶垫,将底阀修复。不到10分钟,水泵轰鸣着开始运转,水面降下去了,筋疲力尽的杨传久才回到高处。
外表文气的杨传久是出了名的急脾气。一次跟班,杨传久发现正在安装的12305胶顺皮带机在试运行时,中间架有轻微震动,而托辊上还带有一薄层煤泥和些微胶带纤维,返工!扣除当班人员出勤分数!“不就是煤泥没清干净吗?大题小做!”当班工人满腹牢骚嘟囔着。“什么叫大事!在井下,就没有小事!”杨传久钻到架子下逐一检查,终于找到引起异常震动的一颗松动的螺栓。事后,他召集大伙,解释说遗留的煤泥和胶带纤维,就像是潜伏的“定时炸弹”,不仅会增大皮带的运行阻力,还会造成皮带的跑偏。大家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过硬的业务素质加上扎实奋进的工作作风,“拼命三郎杨传久”的大名在安维中心,不胫而走。
“电工大拿”宋军红
“宋老”是安维中心对宋军红的尊称。干了近20年电工的他技术精湛,是安维中心的宝,每当设备出现故障,大家束手无策时,都习惯性地叫“快!请宋老……”长年中班的班次,对他来讲只是个名头,事实上,他常常在凌晨一、两点刚刚下班到家,就又被电话急招回矿。
宋军红好学,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搜集各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现场引进新设备,他跟在厂家技术员后面不厌其烦地询问各个细节,对照说明书一点点地“啃”,还主动与设备生产厂家咨询设备性能及其工艺,以至于厂家都把他的家庭电话当成了单位电话。为跟上设备更新步伐,仅有技校学历的宋军红,在工作之余自修计算机编程。不善言辞的宋军红,还喜欢琢磨个“事”。1304C工作面安了个冷却的外接水箱,可是在4米宽的巷道里,安这么个足有2平方米的“大家伙”,让整个空间看起来拥挤不堪。宋军红记在了心里,第二天,就给工区提了一个整改方案,在工作面安装一条加了电磁阀的水管,代替冷却水箱,再与井下循环水相连,既能正常排水,又节省了空间。
身为技师的宋军红有一怕,最怕工人在现场操作时马虎大意。他对徒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电工是个良心活。徒弟小吴,技术过硬,却性格毛燥,最让宋军红放心不下。在其他人都可以独当一面之时,小吴更多地是伴在师傅的身边,接受监督和验收。小吴认为,师傅传授给他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可贵的是一种做人的态度。
“润物无声”李志习
提起李志习,没有人不竖大拇指评价他是个“好人”。他从没跟职工红过脸,就连接过他处罚通知的职工都对他服服贴贴;他性格四平八稳,却是儒将一名,他担任班长时创下的一个班8个人、在井下放架100架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原因何在?李志习说,人心齐,泰山移。
如何让1+1>2?在矿山这个刚性的男人世界,李志习以独特的“润物无声”将职工的心凝聚在一起,获得了高效率回报。职工小孟因早退受到工区严厉处罚闹起了情绪。李志习主动约小孟吃饭,酒过三巡,小伙子道出心中不满:“不就是早走十分钟吗?”“一个人早走十分钟,如果井下每人都早走十分钟,接班同事又没到,空了岗该怎么办?”看到小孟有所思悟,李志习劝道:“惩罚是为了让你记住有过必惩,可一旦真出了问题,再多的惩罚也与事无补啊。”一席语重心长的谈话让这个倔强小伙子低下了头,第二天主动回工区承认错误接受了处罚。细心的李志习还在工区中开展“给力互助”活动,为彼此多想一些,对体弱的工友多帮一点,让赶车的工友多走一会。在他的号召下,大伙不仅有活抢着干,职工还自动结成帮扶对子,在工区中逐渐形成了“和谐一家”的温馨氛围。(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