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丙驹
节能环保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大新兴产业,因为事关国计民生,这个产业在“十二五”期间仍将继续大步流星进入一个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对于早在29年前就涉足这一领域的双良来说,无疑又遇上了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善抓机遇的双良决策者,凭借企业中央空调制造的“本钱”,2006年起就果断从民用节能转向工业节能,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业绩。其中,在拥有巨大市场空间的电力工业节能领域,双良空冷的“三个变化”令人瞩目。
双良集团总裁缪双大告诉记者,走过近30年风雨历程的双良,从当初单一的中央空调制造,到现在发展成为集机械、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及酒店服务于一体、并拥有“双良节能”、“友利控股”两家上市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双良在节能环保的快车道上“一路绿灯”。特别是在2010年7月,江苏双良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改为“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更名,标志着双良的节能事业跨入了一个从“单一”到“系统”的全新时代。
除中央空调外,双良最早和电力结缘的是空冷业务板块。据集团总经理节连山介绍,双良空冷的电力板块从去年开始有了三个新的变化:一是从原来单一的设备销售转到系统设计和销售。这在空冷项目的总包上是一个大的跨越,一举改变了依赖国外公司做项目设计的状况,现在双良自己就可以做整个系统的设计;二是由原来单一的国内市场转为国内国外市场同时进行,双管齐下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三是由原来重点是直接空冷技术,到现在是直冷和间冷并重。这一“并重”举措,使电力系统中间冷技术大有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的趋势。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率平均在35%左右,相当一部分能量通过烟气或凝汽器废热形式排向高空,造成环境热污染。还有相当一部分机组冷却用的废热水从河道中排放。在解决这一难题中,双良的“三个变化”显示出重要的作用。节总举例说,2009年时,随着居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山西阳煤集团国阳新能股份公司第三热电厂对当地供热需求存在近200万平米的缺口。如果增加一台3.5兆瓦的发电机组,或者100兆瓦的调峰锅炉,每年就要消耗标煤约5万吨,直接使用成本约3500万元。而双良公司为其量身定做的8台双良余热回收制热系统却在不增加其他供热设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热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的热量,收集余热进行制热加温,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显示了当时世界最大热电余热回收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双良实力”。
现在,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战略,双良已制定了企业的“十二五”规划。他们在“十一五”时期已经实现了从提供设备到提供技术、再到提供系统的服务角色转变的基础上面向未来,旨在实现从“产品解决方案”向“系统解决方案”转变,以便在更多层面、更广范围内,以客户为中心点,全方位满足用户的节能需求,实现企业和客户在节能领域以及社会责任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