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永峰 孟涛
在山东丰源煤业公司北徐楼煤矿井下运输线上,活跃着这么一支队伍,他们像工兵一样维护着井下煤炭运输线的畅通无阻,每一米皮带在他们手下延伸,又在他们手下缩减。他们就是运输工区皮带安装队,他们的队长就是被称为万米运输线上“排头兵”的侯利。
80后的侯利,不满30却有近10年的煤矿工作经历,称得上是运输工区的“元老级人物”。2002年,年仅20岁的侯利进入北徐楼煤矿运输工区,成为一名皮带工人。他虚心好学,主动请教,凭着扎实的业务知识、执着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工作方法,很快适应了井下的工作。由于勤于钻研,工作踏实,不久他便熟练掌握了皮带安装工作的每一道工序,并且做到烂熟于心,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好手。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侯利积累起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2010年,他被任命为皮带安装队长,成为全工区最年轻的队长。
在运输工区,侯利是出了名的能干、实干型人才,尤其对于皮带安装、拆卸、解体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安装一部皮带需要装多少车料、需要多少根螺丝、每根螺丝的型号、给煤机等设备的大小尺寸等等情况,他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同事们不无感慨地说:“侯利真了不起,简直就是活电脑!”
2010年下半年,运输工区接到矿命令需在西翼安装二部皮带机。由于安装后需要全部实行电脑程序控制,安装要求精度高,特别是主传动滚筒等大型设备不能有丝毫误差,稍有不慎轻则返工,重则损坏设备。为此,侯利带着全班职工深入现场察看地形,制定出最佳方案与工区研究后予以实施,并圆满完成了安装任务。
侯利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工作认真负责。有一次,他带领全班人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下午4点,正准备收工升井时,却突然发现皮带机头固定螺丝有松动,并且有一处缺一个螺丝,电机与固定大圈安装处不平行。当时有人劝他:“小故障没大问题,不仔细检查看不出来。可如果拆开重上,就要重新返工,不知要干到什么时候?”侯利说:“别看是小故障,却能带来大隐患,严重的会毁坏大型设备。”他决定留下来重新返工加固,干完活后已是晚上8点,已在井下整整工作了12个小时!用工人的话讲“累得觉得那胶鞋有50斤,咋也抬不起来。”侯利还是不放心,硬是在现场观察了40分钟确认无异常后才升井。由于工作认真,措施到位,侯利安装的每一部皮带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为保证煤矿运输线的畅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侯利的努力赢得了同事们的称赞、职工的信任和工区领导的认可。他凭着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和敬业精神,以实际行动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