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1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五粮液资本转身:或将发力走出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翁海华

  

  经过2010年一系列复杂而务实的操作,在投资者眼里,五粮液实现了在资本市场的“转身”。由于资源稀缺性以及逐渐清晰的治理结构,如今,五粮液吸引了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五粮液股份公司内部人士坦言,股份公司与集团公司关系错综复杂。

  首先在股权方面,五粮液股份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宜宾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56.08%),并非五粮液集团,从股权关系上,五粮液股份公司隶属宜宾市国资委。

  而在经营管理上,集团实际履行着大股东的职责。同时,在人事方面,五粮液集团董事长以及总裁由四川省委决定,集团其他高层的任命权在四川省政府,而上市公司的高层人事任免则由宜宾市决定。

  相对复杂的治理和人事关系,引来了部分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五粮液的望而远之。

  为此,四川省政府专门于2009年8、9月份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之一就是发现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并非隶属关系,集团公司没有持有股份公司股份。

  此后,五粮液股份公司根据综合治理的需要,在上级批复后于2010年初成立了中共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

  同时在2009年底,随着证监会的调查,宜宾市国资委正式发文,解除原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对五粮液集团公司的授权,对国资经营公司持有的五粮液股份公司的国有股权,由国资经营公司行使股东权利。

  如此一来,五粮液股份公司与五粮液集团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得以厘清。

  在公司治理完善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对五粮液股份公司的考核也增加了新内容。

  2009年底,宜宾市政府对五粮液股份公司实行单列考核,除了常规的税收、产值、资产收益率指标之外,2010年把市值考核也列入其中。

  “核心内容是,五粮液股份公司在一年当中,股价的上涨幅度要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五粮液内部人士告知。

  记者注意到,在市值纳入考核指标后,五粮液股份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风格也随之改变,其中包括主动接洽投资机构和中小投资者。董事长唐桥分别于2010年5月和12月份,在北京和深圳召开了“投资者沟通交流会”,通报公司经营情况,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

  在行业人士看来,五粮液股份公司要实现市值快速增长,产业收购是最直接的一条途径。而且,五粮液的资金非常充裕。

  事实上,五粮液在2009年已经错过了一次良好的并购机会。

  2009年中,五粮液计划收购枝江大曲,都做了尽职调查,结果维维豆奶半路杀出,“据说开价比我们高。”

  五粮液股份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枝江愿意与该公司合作,双方都是同一产业,而且五粮液并购后,不仅有资金支持,还有技术支撑。

  事实上,不仅枝江大曲,五粮液此前还在江苏洽谈过一家酒厂,因为当地政府不愿放弃控股地位而作罢。

  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37000多家白酒厂家,最高峰时的产量是960万吨,现在是600万吨左右。

  在3万多家白酒企业中,真正有规模的,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100家左右。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啤酒行业以及红酒行业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整合,张裕、皇朝、长城三家企业已经占据整个葡萄酒行业的70%市场份额。

  省外扩张似乎更符合五粮液的扩张产能的需要。五粮液系列商品酒的产能在40万吨左右,而目前只释放出10万多吨,还有30万吨的提升空间。

  但按照工艺,增加五粮液一级基酒的产量,二三级基酒的产量会大量增加,在目前五粮液系列产品中低端品牌销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消化大量增加的中低端基酒?

  在收购省外企业后,中低档基酒可以供应到被收购的品牌酒厂,“我们中低档酒的品质肯定要比当地的酒好。”事实上,在目前,五粮液出厂的二三级基酒中有20%被外省酒厂收购,且作为对方的主力白酒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