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1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老黄牛新传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记江苏涟水县东胡集镇工办室退休干部赵必宏

  □ 汪曙明 刘从九 陈裕  

  江苏涟水县东胡集镇别洼村赵必宏,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曾担任20多年村会计、村支书等职务。在任期间,他带领广大群众修水利、种绿肥、旱改水,改变了别洼村“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1984年4月因工作需要,赵必宏被乡党委调任工办室会计。他勤勤恳恳工作,实实在在做人,多次受到县、乡级表彰,被人们誉为在乡镇企业辛勤耕耘的“老黄牛”。2006年12月,老赵年届六旬,退休回到了家乡。

  退休后的老赵,生活得更加充实。他除了种好自家的七八亩责任田,让儿子、儿媳安心在外打工;还教育孙女和孙子认真读书,为家乡和亲友争光。孙女赵加欣不负众望,考上大学本科;孙子赵加顺在涟水圣特外国语学校就读,品学兼优。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村里无论哪项工作,老赵都积极支持,并向村干部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村电灌站破旧老化,群众用水困难。他建议及时维修,经多方努力得到了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村电灌站经改造后,解决了群众“用水难”的问题;老赵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村通镇原来是坎坷不平的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雪天泥泞不堪,群众盼望早日铺上“水泥路”。老赵向村干部建议尽快铺路,并逐户做群众工作,筹措配套资金。经过不懈努力,铺设了4公里“别花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别洼大桥年久失修,险象环生,事故频发,老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主动请缨为村里起草报告,向上级申请重建别洼新桥。经过镇人大代表考察,采取撰写题案和可行性报告等方式,向上级和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一座投资100多万元的别洼新桥拔地而起,像一道彩虹展现在一帆河上。别洼新桥建成后,对一帆河两岸群众生产生活,发展个私经济,繁荣集市贸易,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别洼新桥建成通车时,老赵感慨万千,当即赋诗一首:“盛世欣逢架彩虹,东胡万众乐融融。车轮滚滚奔流急,顾客匆匆生意隆。经济腾飞驰骏马,小康富裕显奇功。群黎额手歌良策,四化征程气势宏。”

  近年来,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如火如荼,老赵动员10多名在外打工的亲朋好友到县工业园区就业或返乡创业。侄儿赵兵想在原旗杆粮站投资50万元创办塑料加工厂,老赵牵线搭桥,圆了赵兵的创业梦。侄儿赵才之原在乡办企业上班,下岗后一度情绪低落。老赵动员赵才之搞建筑装潢,走上创业致富的金光大道。本村青年孙洪波原在苏州打工,事业有成想返乡创业,老赵获悉后“三顾茅庐”,娓娓向小孙介绍家乡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并带小孙找到镇党委副书记、招商创业分管人杨立彬,一起考察投资地点。经再三权衡,小孙相中镇工业东区。项目签约后,孙洪波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建,投资500万元新建“宏远包装”项目,产品在食品、电子、五金、白酒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企业安排了16人就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