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11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怀旧营销三策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崔 毅

  

  不卖流行卖怀旧,不卖商品卖回忆。怀旧营销触动的就是客户内心的最深处。

  若干年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甚至成家立业的80后们再看到这些熟悉的形象,那段尘封的学生时代的记忆如星火般被点燃,继而如火山一样喷发。回忆,展露出了惊人的市场价值。在顾客的潜意识里,他们对“被回忆”是如何反应的呢?如何用回忆来牵引顾客?如何打造回忆的载体?

  

  寻找共性回忆法

  

  寻找共性回忆法是指找到一个目标顾客,将其拥有的共同回忆作为营销的切入点,围绕这个点展开回忆营销活动。

  挖掘营销对象群体10年前、20年前,甚至更长时间的集体记忆,即可以找到并唤起这一群体共同的回忆并产生共鸣的效果。但是,这种流行的引爆是需要找到切入点的,寻找的切入点要拥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这些人必须拥有共同的美好回忆,也就是这一群体都很怀念的事情、物品等,正面性一定要强。如果缺乏正面联想,也可以引起大家关注,甚至具有争议的回忆性话题,比如,今天很多“文革”时期的元素被挖掘并商业化,很多经历过的人对这段记忆虽然没有正面的回忆,但是却对那段经历铭记于心,今天再提起,有些忆苦思甜的味道,同样大受欢迎。

  其次是回忆点要有很高的拓展空间,也就是接下来可以做文章的余地要大。一个好的回忆概念是可以无限拓展、做大,并且易于和其他元素连接、融合。最后是不可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现在很多营销概念和主流价值观相反,导致概念很难推广,步履维艰。反之,如果能够顺势而为,甚至借助主流思想与观念,就可以顺利推行概念。

  

  制造回忆价值法

  

  在找到营销回忆点的基础上,放大这个点,挖掘这个点,甚至是创造这个点,让这个点变得有血有肉有感情,可以触及,可以拥有,使概念实体化。用一定的技巧与方法来制造回忆的价值。

  有一家饭店,店名叫公社食堂,走进门,仿佛就回到了那个红色的年代,大堂经理是村干部打扮,服务人员则是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通用着装,而保安人员则是红卫兵打扮,这家酒店就是通过唤起经历过那个时代顾客的共鸣达到宣传的目的,并且,此举也引起了电视、报纸与网络媒体的关注。因为,回忆营销的传播方式类似病毒式营销,具有引起公众或一个群体的高度关注而后自行传播的能力。

  无论是以回忆为主体的商品还是回忆作为副产品、商品元素或将回忆作为辅助营销工具,都应该把能为顾客带来什么样的实质利益作为操作的首要思考问题,这种利益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或两者的综合。

  回忆营销虽然挖掘的是曾经的回忆,但是打造的却是今天,甚至是明天的流行,因此,回忆体必须具有流行元素。而结合了时下最流行、大家最关注的事物,加以创新结合,就可以创造出既有回忆,又有流行元素的事物。

  最近日本非常流行我国解放后流行的胶鞋,在日本几十年前也大为风行过,流行风甚至刮到了韩国。他们就是赋予了这个旧事物以诸多时尚元素,如最流行的设计装饰等。

  

  回忆营销媒介传递法

  

  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回忆营销的传递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50、60后的消费者,广播、电视和会议营销等方式传播将会很有效,而对于70、80后来说,网络则是最好的发布媒介。网络的特性决定了信息的迅速传播特质,善加应用网络的病毒式传播特点,可以迅速扩散集体回忆的内容。根据回忆营销内容的不同,其传播形式也有着无限创新的可能,比如路演、展会,甚至是服装发布会,都是传递的平台。

  传播的媒介注定了受众的群体,在回忆营销中,如何选择传播媒介,必须根据产品的属性来定义。通过媒介,回忆营销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定义一个圈子一样,你的回忆营销,它属于哪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受众想得到什么,怎样将其最大化,这就需要借助媒介传递的力量。此时,价格不再重要,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你能否为其提供更多的回忆与感动。

  媒介本身拥有一定的权威,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它有别于前两者,无形的口碑能扩大受众范围。但是媒介传递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好坏并不能由制造回忆话题者控制,为此,在选择媒介传递法时,最为重要的是产品本身能得到大多数年龄层次的消费者的共鸣。这时,产品本身的意义已经超过了产品本身的好坏。这种集体回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变得厚重香醇。商家能有效点燃这些回忆中的星星之火,就可能引发消费者思想中情感火山的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