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区干部因工程质量不合格而被矿领导严厉追究责任,我就想:干活时不能哄,一定要有百年质量为本的思想,切实搞好工程质量。”这是摘自安徽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煤矿修护区巷修工何高怀安全日记中的一段话。
今年38岁的何高怀1993年参加工作,2006年从原沈庄矿调到临涣煤矿后开始写安全日记,至今4年有余。当笔者问及何高怀坚持写安全日记的缘由时,他告诉笔者:“我以前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刚来临涣煤矿时单位领导让我写安全保证书。写好保证书后我觉得不仅要写好,更应该做好。为激励自己,我就坚持天天写安全日记了。我认为写安全日记就是在不断地检讨自己,检讨自己每天的思想和行为。”
正如他在2009年1月24日的日记中所写:今天我违章了,虽然没有被安监处逮住,可是我心里害怕,心里不舒服。今天我从西二下班时,就差2、3分钟就能赶上乘人车,到底大巷一看,车就在前边,一个工人告诉我赶快撵,能上去。我追了过去一把抓住了车门,可是我脚下踏空,车把我拖了十几米,还是车里的工友把我拽进车箱里的。当时我吓得什么话也说不出。都是上窑心切惹的祸,脑子一热惹的祸。年关就到了,矿上打击“三违”力度这么大,我今后不能再“三违”了,宁可多走几步路,也不能爬蹬跳,安全可不能打擦边球。
很多做安全管理工作的人经常要求职工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何高怀正是这样做的,他把看到和听到的事故案例都写进自己的安全日记里。他在2010年11月17日的日记里写到:俺们班在东九人行修复时,一个工友的手被矸石擦伤了,直流血,大伙都帮他包。如果他能戴上手套就不会擦伤了,如果他把伪顶提前找掉也不会擦伤,如果他能把顶过好也不会掉矸子。看来安全确实很重要,敲帮问顶很重要,安全习惯养成也很重要。下回干活一定要小心,别把安全放在嘴上,要用在实际中。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想到的事都记下来,自己也长长记性。”这也是何高怀坚持写安全日记的动力。2008年7月26日,该矿团委组织人员到何高怀所在的班要求职工雨天路滑时不要骑车上班,尽量坐班车。他就在日记里写到:我也是骑车上班,主要是为了早点回家陪孩子读书写字和早点休息。我在想矿上反“三违”不能光盯着井下,地面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下班不好好休息打牌也应该算是“三违”。只有全面反“三违”,才能增强职工的安全素质,才能做到今天不违章,明天不违章,今年不违章,明年不违章,年年不违章。他在2011年1月1日的日记里写到:今天我歇班了,矿井检修工作也结束了。从检修开始到结束,我天天在上班,副井上下口平台都拆除了,上下井的工人都是从罐的一个门进一个门出,为什么没有出现拥挤呢?为什么没有人违章呢?为什么没有人抢罐上井呢?是矿上管理的好,是安监处维护秩序好。
何高怀还把生活中的琐事写进安全日记里,把父母的叮嘱、妻女的爱写在日记里,用以激励自己搞好安全工作。他的父亲也是在煤矿干了一辈子掘进工作,到退休也没有碰手碰脚。现在何高怀父母年迈,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女儿读书,家里经济负担很重,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正如他在2010年10月7日的日记中写的:“上午依旧下井,中午平安返回。中午做饭时我想:身上的担子很重,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妻女,下井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安回家就是幸福。”工友们有时和他开玩笑,说他活得仔细。他说:我真的出不起事故呀。出了事故不仅影响家里经济收入,更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何高怀正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多年来一直没有进过“三违”学习班,没有出过一次故事。
当采访行将结束时,笔者问何高怀,你写了这么多年的安全日记,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何高怀笑笑说:“写安全日记不在于文字多少,但要句句掷地有声。要能够起到提醒自己的作用,让自己从小事做起,慢慢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2011年1月10日,临涣煤矿矿长李明好在全矿安全办公会上朗读了何高怀的安全日记,与会人员深受触动,并决定在全矿班队长以上干部中推广这一做法。
(郜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