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30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温商瞄准境外市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任博  

  温州的辉煌值得回顾,煤矿生意好做时,山西和云南70%的煤老板都是温州人;还有“温州投资客”投资出租车,两年挣了500万;到聊城投资三轮车,也挣了个钵满盆满;而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温州投资客在炒房……

  “没有投资亮点。”浙江愈丰酒店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峰对于当下的投资显得非常谨慎,“目前,除了在北京、上海等地买的房产以外,我几乎没有进行新的个人投资。”

  “到国外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投资是一个比较好的民间资本的出路。”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现如今,有80多万温州人生活在国外,与温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温州人四海为家,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只要有钱赚,到哪里去都愿意。”

  路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国燕对周德文的观点非常赞同,“我们是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在国内和央企根本没法比,所以在四年前我们就开始到国外考察寻找投资机会了。”朱国燕说,“我们是有外经证的,所以有条件在境外承包工程。”

  四年前,朱国燕与公司副董事长田立新到中东、东欧一些国家考察,之后也有非洲的考察团来温州招商引资,而且给他们开出了很优惠的条件,“经过双向考虑,我们其实挺想走出去的,但是交流有障碍、文化语言不通、管理模式不同,最终使这次合作没能成功。”朱国燕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手上有两个工程在做,就暂时顾不上出国投资的事情了,不过如果以后真的有合适的机会,还是想试试。”

  事实上,温州人早就通过各种办法让资本走了出去,最常见的三种办法,一是通过一家本土企业到国外投资;二是通过境外亲戚,以亲戚的名义来进行;三是先移民后投资。“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温州人投资的工业园多达156个。有了这个政策,无非可以让温州人更加便捷地到外面投资,投资渠道更多而且多元化。”周德文说。

  金志峰去年刚刚在济南和台州兴建了两处生产基地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我们现在有一些活动资金了,前两年就已经有到境外投资的打算,但现在政策还在试行阶段,不够明朗,我也还在观望,钱也是不能随便拿出去的。”

  温州商人虽然有钱,但他们大多是白手起家,对于资金的有效利用很看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这里的老板,无论拥有多大的企业,也都喜欢自己开车上下班和出门办事。”金志峰告诉记者,“不是没有司机,只是业务繁忙时自己的司机也去跟着一起送货,但如果雇了太多司机,业务清闲时又有些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