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志宏
春运在中国是一件让有关部门头疼的事情。有责怪人们选择行为不理性的,还有责怪春运铁路票价不够高的。一般的人或者政府部门的人这样想倒也可以理解,但是,经济学家这样想就让人大惑不解了。在我看来,如果经济学家都不懂得市场的真谛,那么,也就难怪中国总是各种怪胎政策层出不穷了。
我想说的是,春运本身不应该是个问题,春运市场就像任何的其他市场一样,对于其中的服务提供者来说,都是绝对的好事。这一点,正如郭玉闪明确地表述的那样:
“春运是中国人习俗带来的一个特殊市场,这个市场规模之大,照理说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发达的产业,众多商人厕身其间,竞相提供春运服务以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恰如中国人因好吃所形成的餐饮业一样,在庞大需求刺激之下,市场迅速细化分工,出现各式各样的差异化产品,各方皆可满意而归。
中国人过年回家的习俗,不但不该指责,反而应该大力提倡,让春运市场永远繁荣下去。多少做生意的人,都希望市场容量再大点,人气再旺点;从这个角度说,春运市场根本就是中国人的特有市场红利。”
可以认为,之所以有关部门,以及有些经济学家把春运当成问题,这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并没有一个开放竞争的春运市场。当一名经济学家试图在市场之外,或者在不考虑充分利用市场的前提下来谈论如何实现春运期间的供求平衡,无论他依据的是哪一派的经济学理论,我都认为,他是错的,错在缘木求鱼;而当他坚持认为,通过某种分配机制,如价格机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时,他误解了经济学可以理性地发挥作用的范围——对于给定资源的分配问题,就其性质而言,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一个经济问题。
没有坏市场,只有坏经济学。对于经济学界而言,怕的是那种表面上打着市场的幌子却根本是在反市场的种种声音。在供给固定的前提下,倡导通过火车票涨价来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的经济学,是坏经济学,是打着市场幌子却根本是在反市场的经济学。我在想,之所以民众恨经济学,连带着也恨市场,是否也与这种坏经济学的流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