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敬海
山东省东营市拥有黄河入海、孙子故里、吕剧故乡、红色老区等独特的文化资源。在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当将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到旅游业中,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夯实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载体,研发制作一批融入东营地方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实现文化创意和旅游资源的有效嫁接;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争取建成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对外开放。
二、丰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
加强“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培育产业融合新载体,大力开拓市场,培育产业融合新载体,加快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东营样板;结合本地特色,整合景区景点资源,谋划打造东营特色旅游线路。
三、创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
一是传承和弘扬吕剧文化旅游。结合本地“吕韵城市”建设,打造集表演、旅游、拍摄为一体的吕韵基地,为人民群众呈现丰富多彩的本土优秀文化表演与艺术展示,进一步扩大吕剧影响力,助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以红色刘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市历史博物馆等为核心载体,加大红色旅游体验线路推广力度,打造并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品牌。三是大力推进孙子文化旅游。“兵圣”孙子文化在东营市广为流传,在当地文化旅游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应深入挖掘其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系统推进孙子文化旅游发展。四是全力提升石油文化旅游。将石油文化旅游融入黄河口自然景观,科学规划以石油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路线,推动石油工业旅游成为东营旅游新动能的重要引擎与体验经济的增长极。
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内部基础条件是关键支撑,需完善旅游景区内满足游客娱乐、观赏、休憩需求的硬件设施,配套建设通讯、供水、供气、供电设施,健全安全防护设施,优化停车场、酒店、餐饮场所及医疗救护设施等,全面提升景区服务保障能力。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抓好文化旅游市场培育,鼓励上网服务行业、文化娱乐行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严厉查处文旅市场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引导文旅企业主动发布综合信用承诺或产品、服务质量等专项承诺,切实规范文旅经营秩序。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树立“实在、实干、实绩”导向,加大文旅干部培养力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重点培育文化旅游创新人才,打造高素质文旅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东营“齐鲁文化之星”“文化名家”“文化英才”等优秀人才的引领作用,多方位培养选拔一批专业型、复合型文旅人才。
(作者单位:中共东营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