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眉山到郏县的月光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曹晗


三苏祠的竹影在宣纸上洇开,

父亲以《六国论》的墨汁,

为两个儿子种下松柏的根系。

砚台里,大江东去的涛声,

正将宋代月光磨成利刃,

削出三支狼毫的锋芒。



苏轼在乌台诗案的裂谷中,

将贬谪之路走成银河。

黄州赤壁的浪头吞下所有谗言,

吐出“大江东去”的惊雷;

惠州荔枝蘸着岭南的甜,

把瘴气酿成透明的琥珀;

儋州海风翻动贝叶经卷,

他在天涯海角种下文明的种子。



苏辙将政论折成纸鸢,

放飞在汴京的朝堂。

每片竹简都刻着“民为贵”的密码,

在《六国论》的镜像里,

他看见现代性的裂痕,

用墨汁修补千年后的伤。



郏县三苏坟茔长出麦穗,

北宋月光在碑文上结霜。

游客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读取苏辙手植松树的年轮——

那些旋转的时光密码里,

苏轼正教孩子辨认星座,

说每颗星都是未寄出的家书。



我在平顶山挖出一锭宋代松烟,

磨开竟是当代的墨色。

高铁载着《赤壁赋》穿越隧道,

电子屏上跳动着“明月几时有”的弹幕,

三苏祠竹影爬上玻璃幕墙,

在中央商务区投下清凉的荫。



月光继续在眉山与郏县间流淌,

捎带着南海涛声与黄河泥沙。

我们接过的不是青铜爵里的残酒,

而是整个文明的源代码。

当所有光芒汇入这轮明月——

便读懂何为“文化自信”:

那是“三苏”用千年时光,

写给未来的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