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李继峰 温佳慧
在中煤三建三十工程处新街一井项目部,一场锤炼班组长的考核,正重塑着他们的筋骨与韧劲。
“考核就得实打实、硬碰硬,一锤一锤敲,钉好一颗是一颗。”项目经理邢道杰这样定义。原来,该项目部打破以往“重技能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的旧考核模式,推出以“实、深、韧”为标准的“锤炼”考核法,旨在锻造出一批具有“钉子精神”的班组长——定位准、钻得深、抓得牢。
“锤炼”考核首先考核在“实”处。考核内容直接锚定立井施工核心:伞钻打眼,班组长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孔位布设、钻架调平、参数控制,误差超过10毫米即被“一锤扣分”;砌壁工序,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层厚、振捣时长,每一项都是硬指标。每月考核成绩直接上墙公布,与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务晋升三重挂钩,让考核的每一锤都锤到实处、砸出回响。
重锤之下,班组长像“钉子”往工作的深处难处钻,以一股钻研到底的“钉钉子”那样扎根现场。
“以前遇到问题大概弄弄就行,现在考核逼着你钻透。”一位班长坦言。他们主动泡在井下:伞钻角度偏了,就一次次调、一毫米一毫米校,直到所有孔位横平竖直如“钉”在岩壁上;模板接茬不严,就守着浇筑点反复验、一遍遍摸,直到接缝平顺如一体。项目部学习室的灯常亮至深夜,班组长们围坐一起“啃”工艺、“嚼”细节、“磨”案例,不吃透标准决不罢休。
钉钉子精神更体现在“一钉一铆”的流程管控上。每位班组长上岗必带“三件套”:一把扭矩扳手、一个高精度水平尺、一本“手指口述”作业卡。施工中,他们像钉子一样“钉”在现场:严格对照流程卡,一钉一铆检查荒径掘进尺寸,一锤一凿监督临时支护质量,不放过任何细微偏差。他们的目标无比清晰:把自己负责的每一个环节,都做成严丝合缝的“标准件”。
“锤子”持续打,“钉子”越钉越深。项目部推行“回炉计划”:对考核暴露的短板,一周后“回炉再锤”;对现场发现的隐患,班后立即“补锤整改”。班组长们逐渐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习惯,当班问题当班解决,就像钉子必须钉到底,绝不半途而废。
锤实、钉深,成效自现。经过数月淬炼,班组长队伍脱胎换骨:伞钻打眼效率提升20%,砌壁工序验收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施工正规循环率高达90%。最终,整个项目部爆发出惊人战斗力——连续5个月立井掘进突破110米,稳稳“钉下”了高效掘进的目标。
“班长这根‘钉子’锤实了、钉牢了,整个班组的根基就稳了,战斗力自然就上来了。”邢道杰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持续挥锤,让每位班组长都像钉子,在施工现场找准位置、深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