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周文馨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当大多数人正举家团圆时,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顺北18斜井井场,却仍是一派忙碌景象。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钻井液技术服务中心新入职大学生相鹏,正跟着团队在超深井旁坚守岗位。这是他第一次在沙漠中过节,也在白昼与黑夜的交替中,读懂了石油人“头戴铝盔走天涯”的深刻内涵。
顺北18斜井作为典型超深井,设计完钻垂深7685米,四开次钻进任务本就艰巨,而双节期间,该井正处于二开完钻后关键的中完作业阶段,井深已达6186米:井底高温炙烤着设备,2000米至3000米三叠系、二叠系的泥岩与粉砂岩互层极易引发掉块坍塌,每一项挑战都容不得半点松懈。
“别人过节是团圆,我们过节是攻坚。中完作业赶在双节期间,耽误不得。” 负责钻井液工作的王智经理一句话,道出了团队职责,也让相鹏瞬间明白了“坚守”二字的重量。
井场没有节日的喧嚣,只有泥浆泵的轰鸣与风沙的呼啸。师傅李聚良放弃了回甘肃老家与妻儿团圆的机会,全程带着相鹏扎在井场:“过节更要盯紧地层,一点马虎都可能出问题。”为避免坍塌风险,李师傅每天坚持精准配制稠塞,手把手地教相鹏计算泥浆泵排量,从地层特性分析到药剂用量调控,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相鹏虽想念远方的父母,却也攥紧了笔记本,把思乡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他知道,双节里的每一次实操,都是难得的成长机会。
10月1日,塔里木盆地刮起了沙尘,井场能见度骤降,人们嘴里、衣领里全是沙粒,相鹏忍不住揉了揉眼睛,却见王智正蹲在振动筛旁,仔细观察筛出的固相颗粒后说:“沙尘大,咱们更得把设备盯紧!” 这口井配备的五台振动筛、一台除气器等固控设备,是维持钻井液性能的“生命线”,双节期间,团队丝毫未放松对设备的检查与操作。相鹏跟着王经理学习分辨适用场景,哪怕风沙迷眼,也坚持记录每一次筛出物的岩性特征;三开钻进前的重浆储备工作,他更是主动承担起密度计操作与数据上报,每天重复测试、记录,却从不说枯燥,只说:“前辈们都在拼,我这点辛苦算什么!”
电测数据出来那天,恰逢中秋夜,2100米至3400米井段的锯齿状井径与前期预测完全吻合,后期下钻返出的泥浆掉块极少、性能稳定。工作顺利就是最好的“中秋礼物”。晚饭时,大家围坐在板房里,吃着热乎的盒饭,李聚良师傅拿出手机给相鹏看孩子画的“月亮”说:“虽然没回家,但井打得顺利,心里比吃了月饼还甜。”这话让相鹏心里暖暖的,也彻底驱散了他思乡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