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芬
伴随行业发展,医院在多方环节的各种关系正趋向复杂化。医疗服务监管难度加大以及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存在的政治站位不高、责任意识不强、斗争精神不足等问题,强化医院纪检监察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新时代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深入探讨新时代医院纪检监察干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方法,通过理论阐释与典型案例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践策略,为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医院纪检监察队伍提供参考,助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与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以 “政治铸魂” 为核心,构建系统化理论学习体系
医院纪检监察部门应跳出 “碎片化学习” 的局限,结合医疗行业特点与纪检监察工作需求,构建 “分层分类、学用结合” 的理论学习体系,将医疗行业廉政建设政策纳入核心学习内容并通过 “专题授课+案例研讨+实践研学” 的模式引导干部深刻把握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政治方向,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政治立场与履职能力。
某医院纪委在强化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创新推出 “纪检监察政治学堂” 系列学习活动:一是分层制定学习计划,针对新入职纪检监察干部,开设 “初心讲堂”,通过 “一对一导师带教”,系统讲解《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等基础内容,结合医院近年来查处的医药购销领域腐败案例,让新干部在 “以案学纪” 中筑牢思想防线;针对资深纪检监察干部,开设 “精进论坛”,围绕 “医疗服务领域隐性腐败监督”“医保基金监管中的政治考量” 等前沿议题,邀请上级纪委监委专家、医疗管理领域学者共同研讨,引导干部从政治高度分析解决监督难题。
二是创新学习载体,每月组织 “行走的党课”,带领干部走进本地廉政教育基地、红色纪念馆,结合医疗行业先进典型事迹开展现场教学,如在参观 “白求恩纪念馆” 时组织干部围绕 “如何以白求恩精神践行纪检监察使命” 展开讨论,将红色基因与医疗行业初心融入思想教育;三是建立学习成效转化机制,要求干部每月撰写 “履职反思报告”,结合理论学习内容分析当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政治偏差,如在药品采购监督中是否有效防范 “围猎” 与 “被围猎” 风险,医院纪委定期对报告进行点评,将学习成效与干部考核、评优评先挂钩以确保理论学习不走过场。通过这一系列系统化学习举措,该医院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升。
二、以 “实践赋能” 为导向,搭建沉浸式岗位历练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实践空谈理论,只有将思想教育与纪检监察岗位实践深度融合,让干部在 “实战” 中锤炼党性、强化担当,才能真正实现 “知行合一”,所以医院纪检监察部门应聚焦医疗行业监督重点难点,搭建 “一线历练 + 专项攻坚” 的岗位实践平台,引导干部在监督执纪问责的具体工作中深化对思想政治要求的理解,增强 “得罪人” 的斗争精神与 “能干事” 的履职本领,避免出现 “思想上缺钙、行动上软骨” 的问题。
为强化干部责任担当意识,某省人民医院纪委实施 “纪检监察干部实践赋能计划”:一是设立 “一线监督岗”,将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分配至临床科室、医技部门、行政后勤等重点领域,实行 “一对一” 驻点监督,要求干部每周至少 3 天深入科室,参与科室晨会、病历讨论、耗材使用核查等工作,在 “近距离监督” 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驻点骨科期间,纪检监察干部发现科室存在 “高值耗材使用登记不规范” 问题,不仅及时督促整改,还结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为科室医护人员开展廉政培训,既解决了具体问题,又强化了自身 “监督与教育并重” 的责任意识。
二是组建 “专项攻坚组”,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 “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成立 “医疗服务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小组”,由纪检监察干部牵头,联合医务、医保、审计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如在某次整治 “过度医疗” 工作中,干部们通过调取病历、核查医保报销数据、走访患者等方式发现部分科室存在 “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 现象,随后不仅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还推动医院建立 “临床路径动态监管系统”,从制度层面防范过度医疗;三是建立 “实践反思机制”,每季度召开 “履职故事会”,让干部分享在岗位实践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与解决办法,如 “面对熟人说情如何坚守原则”“发现资深专家违规如何依规处置” 等,通过交流讨论,帮助干部破解 “思想困境”,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该计划实施以来,医院纪检监察干部主动发现问题线索数量得到增长,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
三、以 “人文关怀” 为纽带,建立常态化思想疏导机制
纪检监察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医院纪检监察干部长期面对医疗行业的负面案例与复杂人际关系,易产生焦虑、倦怠等不良情绪,若不及时疏导,将影响思想稳定性与工作积极性,因此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需兼顾 “严管” 与 “厚爱”,通过建立常态化思想疏导机制,关注干部思想动态与身心健康,以 “人文关怀” 化解思想顾虑,让干部感受到组织温暖,从而激发队伍的内生动力,形成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的良好氛围。
某市中心医院纪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 “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构建 “三位一体” 思想疏导机制:一是定期开展 “谈心谈话”,医院纪委书记每月与纪检监察干部进行 “一对一” 谈心,既谈工作进展,也谈思想困惑,重点关注干部在监督执纪中遇到的 “人情压力”“心理负担” 等问题,如某年轻干部在查处一起医生收受红包案件时,因与该医生是大学同学,出现 “不忍下手” 的思想动摇,纪委书记及时与其谈心,通过 “重温入党誓词”“分析患者利益受损后果” 等方式,帮助干部理清 “人情与原则” 的关系,坚定执纪决心。
二是搭建 “心理支持平台”,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提供免费心理测评与疏导服务,每季度组织 “心理健康工作坊”,邀请心理咨询师围绕 “压力管理”“情绪调节” 等主题开展培训,教干部运用 “正念减压”“合理情绪疗法” 等方法缓解工作压力;三是完善 “激励关怀措施”,在政治上关心干部成长,优先推荐表现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纪委监委培训、挂职锻炼;在生活上关爱干部,为加班干部提供 “暖心晚餐”,在干部生病、家有变故时及时上门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这种 “人文关怀” 式的思想疏导,有效缓解了干部的心理压力,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赋予医院纪检监察工作新的使命与挑战,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 “生命线”,其强化与创新是提升监督执纪效能、净化医疗行业生态的关键所在,通过构建系统化理论学习体系筑牢政治忠诚、搭建沉浸式岗位历练平台提升责任担当、建立常态化思想疏导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医院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履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医院党风廉政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未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纪检监察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结合数字化监督手段与新时代干部思想特点,持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努力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纪检监察铁军,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单位: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