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全球经济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时代已悄然而至。数字经济对各行业领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以国际贸易为例,数字经济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格局、经营模式与规则,使其逐渐从传统漫长的货物贸易转变为平台赋能、效率提升的新贸易模式。这一转变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如何有效推进数字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创新模式”成了国际贸易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多主体协同发力,依托治理体系完善、数字产业生态构建、数字转型与能力重塑,推动企业在数字贸易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模式的核心创新
(一)贸易主体平台化与普惠化
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了跨境电商平台的迅速崛起,使其规模日益扩张、市场主体更加多元。中小微企业通过入驻跨境电商平台可开展跨境商品交易,这不仅大幅降低了国际贸易的准入门槛,还让这些传统中小微企业得以触达全球消费者、提升经济效益,数字经济推动国际贸易模式朝着普惠化方向发展。
(二)贸易标的数字化与融合化
数字经济驱动国际贸易产品拓展发展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实体商品,而是形成包含各类数据服务等无形商品的贸易态势。借助数字赋能,传统实体货物也实现数字化转型,转变为“产品+服务”的营销形式,既扩大了受众群体,又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三)贸易流程智能化和便捷化
数字经济驱动了国际贸易流程的智能化和便捷化发展。例如,区块链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提高了整个运输过程的可追溯性,其信息保护功能也能够确保用户在平台上输入的信息不被篡改或泄漏,这有助于提高消费群体对商品和企业的信任度。此外,人工智能在国际贸易产品生产与服务提供中发挥重要作用,能为企业提供精准营销方案、智能客服工具,帮助市场营销人员精准洞察全球消费需求,实现以需定产。数字技术支持下的电子支付、一站式数字通关,大幅降低了国际贸易市场门槛,让国际贸易流程获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
二、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国际贸易模式创新路径
(一)政府层面:构建支撑数字贸易的战略与治理体系
政府是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规则制定者与关键指引者,在推动国际贸易模式创新中应主动承担指挥者角色,通过数字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构建支撑数字贸易的战略与治理体系。
第一,加强新型监管模式建设,确保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国际贸易安全可控,如推行“沙盒监管”;搭建数字海关通关系统,保障国家与个人信息安全。第二,主动参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营造公平、包容、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第三,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一方面,为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保障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尤其是人工智能、跨境电商领域的顶尖专家),凭借其国际视野与前沿技术能力,带动本地从业者专业发展。
(二)行业层面:打造协同共生的数字产业生态
一是由行业协会牵头整合资源,建设多元化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海外仓资源共享平台、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及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等,着力降低单个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运营风险与成本。二是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数字产品质量标准、交易信用评价标准等重要行业规范,通过有效减少交易摩擦,显著提升产业链整体协同效益。三是定期组织高水平国际交流活动,帮助国内中小企业精准对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与优质合作伙伴。例如,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依托展会资源对接优势,助力国内企业广泛拓展商业合作网络、系统培养全球化视野,切实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企业层面:深化数字化转型与能力重塑
企业是国际贸易的重要主体,在数字经济时代,需紧跟时代步伐,从核心战略层面转型数字化发展模式,对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具体而言,企业可搭建数据中台这一中间支撑平台,用于实现数据赋能新业务与新应用,通过该平台开展行业大数据采集、治理、分析挖掘与指标应用,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用户画像,推动企业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字时代智能驱动转型;同时,积极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敏捷运营体系,借助数据中台为一线业务团队赋能,使其动态掌握市场态势,依据数据实时分析及时调整营销计划与服务方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总之,政府、行业、企业是数字经济时代下推动国际贸易定制化、生态化、网络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三主体缺一不可。政府作为“引导者”,需制定规范的治理体系,以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确保国际贸易全过程安全可靠;行业作为国际贸易的“服务者”,应构建协同共赢的产业生态,保障行业竞争的公平正义;企业作为国际贸易的探索者与践行者,须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在合规范围内积极探索、突破自我,形成与数字共生的全新业态。多主体协同共建,才能让国际贸易在数字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